扬子晚报南京大学学生自创校园版老友记

(11月11日,《扬子晚报》B1版,记者杨甜子)今天是光棍节,由南京大学学生自创的网络对话节目《南大老友记》正式上线,播出了第一期节目。被学生评选为南大最帅教授的祁林教授,在主持人侯印国的邀请下畅聊了自己对于“光棍”的诸多看法。闻讯而来的粉丝们纷纷要求到节目现场“当观众”。据侯印国介绍,《南大老友记》今后将会成为校园里的“保留节目”,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们都会相继登场,娱乐性与学术性兼具的话题,都会“端”出来聊。

“脱光”最重要的是“勇敢”

光棍节是拉仇恨还是拆情侣?别急,先坐下来和南大的最帅教授聊聊天。《南大老友记》的首期嘉宾,便是在“南大最帅教授”评比中以高人气胜出的南大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祁林。策划人侯印国则成为了节目主持人,和祁林教授一起聊起了“最好的光棍状态”话题。

光棍节起源于南大,到底有什么典故?年,南京大学“名草无主”寝室四个大四学生每晚举行“卧谈”,他们想出了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从此,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这个节日被渐渐带入社会,并随着成年单身男女群体的庞大,以及群体活动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光棍节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并由光棍节发展出了“脱光节”。

虽然已在社会上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概念,但在《南大老友记》里,祁林教授却讲述了另一种“光棍”的状态:一对情侣到饺子店吃水饺,面对面入座后便开始刷微博。相顾无言的静默状态一直保持到服务员将水饺端上桌。小伙率先开腔,邀请姑娘一起与水饺自拍,“咔嚓”一声后,两人再度进入沉默,继续埋头盯着手机刷微博。在节目里,祁林直言不讳地表示,这种状态其实和“光棍”没啥区别。

对于“光棍节的最大意义”,祁林认为“不在于是光棍还是非光棍,而是在光棍与非光棍临界点的那些人。”祁林建议,“临界点人士”们的光棍节不要再“死宅”,选择“勇敢”,才是最恰当的“脱光方式”。

大学生团队打造“专业级”节目

《南大老友记》的节目策划人侯印国,担任了节目主持人、策划等多项岗位的“工作”,和他一起录制《南大老友记》的节目团队也是一群临时“凑”在一起的南大学生,但真正录起节目来,收获的效果却是1+13。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祁林的学生粉丝们纷纷秒变花痴状态。“zhengjianyi”说,“我觉得整个视频说的最好的是最后一分钟,正题结束后的几句话。人与人关系的三个层次,你有的我也有,然后我们能一起分享一下,这样才是不寂寞。说得真对。所以归根结底想不寂寞,不是让别人给,而是自己要有。”南大戏曲达人、在学校举办过个人专场演出的“刘老板”则努力要求“出镜”,“下一期请邀请我和女教授一起对话!”

不论网友怎么看,《南大老友记》在学生中的走红已是不争事实。“拍摄时我们用了三个机位,剪辑的同学刘政和于济洲为了能在11日前剪出成片,昨天还熬了夜。”第一条片子就取得不错的成绩,节目策划人侯印国非常满意。

娱乐性学术性的话题都会聊

靠着最帅教授聚拢了一大批粉丝和观众,《南大老友记》有着自己的发展“野心”。“接下来聊的话题每次都会变,以一些娱乐兼具学术性的话题为主,第一期因为靠近光棍节,而且光棍节起源于南京大学,所以就以光棍为话题。”侯印国说,“我们已经邀请到了几组教授,他们也正在构思他们想要聊的话题,我当时给他们的建议就是有一定娱乐性,接地气。”

看样子,《南大老友记》成为校园里的“保留节目”指日可待。“想到做节目也是很偶然,几个朋友闲聊,觉得网上有些对话节目做得很好,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做一个南大版的呢?正好当时我的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白癜风诚信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nr/8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