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堰新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合奏”、社区彩虹志愿总队“常驻”,社会组织“助力”,居民群众为“文明实践主体”,探索“3+”多维模式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形成一系列丰富惠民的“文化大餐”,居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网格+特色活动”模式,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
堰新社区借助社区“网格”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优势,构建文化服务“微网格”,联合社区妇联、科协、文化等群团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家门口”的文化活跃起来。社区各文化网格形成特色文体团队,通过网格长协助开展网格特色活动,突破原先单一的文化展演类形式,增加文艺培训类、艺术指导类、休闲文化类、亲子活动类等文化项目。例如堰新家园的端午包粽子比赛、惠韵家园的图书漂流、村前龙灯表演、名园的儿童才艺show......
社区以“网格+特色活动”有机结合的模式取长补短、促进居民交流,为社区文化团队搭建展示风采、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对传播社区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居民的网格“认同感”逐渐增强,网格睦邻文化进一步浓厚,形成以情感为纽带的和谐氛围,也点燃了居民参与社区网格自治的热情。
“服务+文体队伍”模式,丰富居民文化“朋友圈”
堰新社区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戏码头、胡氏家风馆、家风传习课堂、妇女微家、科普体验馆、红色书屋、书画小筑、民生沙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阵地。社区让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才艺特长的居民有了各自的文体队伍,腰鼓队、合唱队、交谊舞队、旗袍队、太极队、书画协会、胡雨人研究会等18支来源于各网格的文体队伍,基本形成了社区文体队伍全覆盖。同时,依托每年的睦邻文化节、社区春晚等重大节庆,社区为居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切实提高载体使用率,弘扬多元文化“正能量”。
社区着力提升社区文化功能,携手红叶艺术团、夕阳红、堰馨残疾人之家等社会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定期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各类文体服务活动,社区文化在群众的参与中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打造出属于居民自己的文化“朋友圈”,让社区居民生活越发美好,也增加了居民与社区的黏度、居民与居民间的邻里感情。
“党建+文化传承”模式,打造居民文化“红色家园”。
堰新社区以挖掘红色资源、建立先锋驿站、传承红色文化为载体,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摸索出“党建+文化传承”模式,创新建立党建文化“红色学堂”、“红色书屋”,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辖区党员群众在学习中激发动力。党建文化墙、廉政走廊、多元宣传橱窗......社区依托自身优势,在各小区内建设主题文化广场,推动红色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为聚力建设文明小区,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社区始终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这一宗旨,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把健康知识送进居民心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普法为民护航,职业培训到家,解决居民就业难题,助力少年成长,用爱滋润童心,通过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精准服务居民,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小落细落实,也吸引着居民自觉加入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通讯员周楚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娜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