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m.39.net/news/a_9387794.html
沿围场县继续北上一百多公里,我们来到了属于所有中国人的绿色奇迹的塞罕坝。有人说,塞罕坝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说,塞罕坝的森林是绿肺。这里,既有森林的壮阔,也有森林的细微,更有森林的饱满和丰沛。几十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此精神浸染下的塞罕坝金融人,该是何种模样?
金融哨所的坚守者
早就听说塞罕坝支行条件非常艰苦,人烟稀少,一年也就两三个月的旅游旺季,人才比较多。冬天一下雪,整个盘山路被封,支行的同志一个也下不来,下面的同事也上不去,路一封就是几个月,因为那里的雪根本化不了。听他们说着,我也想着,在这样孤独的金融“哨所”工作的人,应该觉得很苦吧。他们一定天天盼着早日下山,脱离苦海,与家人团聚;他们的脸上一定愁云密布,言语间尽是抱怨和无奈……
在脑补了无数个艰难困苦的画面后,我们到达了塞罕坝支行的网点,支行行长马铁楠和办公室的小伙子早已在彼处等候。我特意盯着他们多看了几眼,这哪是如此艰苦环境中工作的人的模样?车还未停稳,满脸笑容的铁楠行长就迎了上来,热情地跟我们握手,直说欢迎欢迎。这里条件比较艰苦,让大家受苦了!他脸上的笑容真像一缕清澈的阳光,充满力量和温暖;他的眼神里满是坚毅和真诚,与坝上特有的澄澈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构成一幅流畅洒脱、浑然天成的自然图画。
讲起塞罕坝精神,铁楠行长如数家珍。
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被荒漠、流沙占据,到处是荒山秃岭。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第一代塞罕坝人面对“一穷二白”、茫茫荒原、严寒肆虐,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历经56年,三代人,“种子”伴随着“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海”,升华成“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和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
在王尚海纪念碑前
“塞罕坝支行始建于年,第一任行长在这里干了8年,他们那时候的条件更艰苦。那时候路没有现在好走,冬天一下雪几乎就寸步难行,只要一出行,必有事故。冬天这里的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40多度,但是他们把该做的金融服务一样儿也没落下。冬天这里几乎没人了,连交警队都撤走了,但我们的支行是一直营业着的。十几年来,一天也没断过。第二任行长也在这里干了8年。他们把金融服务做得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周全。带动着这里的人口也渐渐多了起来。到旅游旺季的时候业务非常繁忙,但是他们从未抱怨过,反而因那种忙碌和热闹幸福着。我是第三任行长,去年刚上任。相比前辈们,我比他们要舒服多了,起码现在路况好多了,随着咱总行推出的金融产品越来越精细,我们的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也更精准了。”马铁楠似乎成了话痨,总觉得他有说不完的话,“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一辈务林人在沙漠上创造了绿色的奇迹,给了我们这样一片宝贵的生态绿林,我辈不能只享受不奉献。作为金融人,无论这里多艰苦,坚守是我们的使命!”
任志远是地道的塞罕坝本地人,沿着父辈的足迹,他也是一直坚守在塞罕坝支行的老农信人。他可能不是很善于和顾客以外的人打交道,言语间带着一些拘谨。因为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熟人熟地熟事,他说他没觉得有多苦,反而活得坦然,工作也得心应手,甚是安稳。坐在柜台里的他,一切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从容,对客户是那么的亲切和蔼。他们的面孔是这座坝上最坚韧最可爱的图腾。
河北围场农商行塞罕坝支行任志远
我们都是生活在普通环境中的平凡人,或许有过抱怨,有过期待,有过失落,但是看看马铁楠们,他们听党的话,服从党的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坚守基层,用奉献书写人生华美篇章,我们还有何不能释然的?
因为条件艰苦,塞罕坝支行自成立起还没有女员工到这里工作过。我们戏谑这里是“男子汉银行”,大家哈哈大笑。
奋斗是人生最美的姿态。一代一代农信人,就这样接续地奋斗,构成了共和国金融最年轻的密码。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深度报道:从军营走来的金融人(四)——难忘的军旅生涯
农发行漳州市分行:“十三五”时期贷款规模翻一番
吉林柳河农商银行发放“吉农担-阳光贷”助力乡村振兴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nr/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