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扬子晚报网8月5日讯(记者季宇轩)“今晚可能回不了家了。”“好,你保重。”7月20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集虹苑社区党委书记顾茜接到了爱人戈彬的电话。由于正在忙着工作,她匆匆挂断电话。电话那头的戈彬是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彭福村的党总支书记。夫妻俩都是基层社区(村)的党委(总支)书记。7月20日一早出门互道再见,十几天来到现在还没见面。疫情来势汹汹,夫妻俩来不及互相叮嘱,就各自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第一线当中去了。
顾茜和戈彬通过视频电话互相问候
6朵金花和十多名下派干部成了户居民的“主心骨”
8月5日一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集虹苑社区。此时,社区书记顾茜正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提着一袋袋菜,准备给居家隔离的居民送菜上门。这些菜都是居民自己点好,每天早晨由社区工作人员送菜上门。
送菜上门听上去简单,但是拎着大包小包,社区里来回跑,还要上楼下楼,绝对是个体力活。刚送几户,记者看到,顾茜已经大口喘气,额头上冒出了斗大的汗珠。这十几天来,这样的工作是顾茜和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早上的“必修课”。回到社区,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又有事情来了。此时户外骄阳似火,气温直线飙升,顾茜又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出门了。回来时,穿在身上的红马甲已经湿透了。
这段时间以来,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顾茜说,社区一共6名工作人员。最大年出生,最小年出生,全是女同志。外加区里下派到社区的十多名干部,这就是社区的全部“战斗力”。疫情来了以后,大家也都紧张起来,积极筹备所需物资,完成上级交待的各项任务,同时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摸排。
集虹苑社区0.9平方公里,住着户人家,大约有人。工作强度不是一般得大,刚开始的时候连续好多天,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特别是有居民需要转运的时候,更是白天晚上连轴转。顾茜回忆,当时社区有一户居民需要转运。户主是一名男士,60多岁,开网约车,家里还有妻子和孙子。刚开始通知他们需要转运时,这家人是极为不理解的,也不配合。但是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气馁,而是一遍一遍耐心地沟通。终于取得了对方的理解,最后成功进行了转运。
顾茜告诉记者,伙伴们都很给力,也很辛苦,总算是一起扛过来了。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光靠管肯定不行。目前,社区情况一切平稳,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所有居民互相配合的成果。通过大家的努力,情况越来越好。
顾茜准备给社区居家隔离居民送菜上门
为了工作无法陪伴老人和孩子
7月31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景明佳园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这是戈彬父亲和奶奶居住的地方。戈彬奶奶今年已经86岁,虽然牵挂老人,但是夫妻俩只能打电话回去,一声“注意防护”后,两人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中去。
戈彬母亲和9岁的女儿跟随顾茜住在一起。虽然和女儿一起住,但是顾茜却很难和女儿说上一句话,女儿也很难见着自己的妈妈。原来,由于工作紧张,顾茜通常晚上12点以后才能到家,此时女儿早就睡了。早晨6点多,顾茜就要到出门了,女儿还没起床。“等疫情结束后一定好好陪陪她。”顾茜说。
爱人守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夫妻俩守望相助还互相支招
从7月20日出门上班各自分开后,到现在已经十多天,顾茜和爱人戈彬一直没见过面。由于各自奋战在防疫一线,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多叮嘱,只能通过打电话或视频的方式匆匆问候。“也有觉得特别难的时候,特别是身体觉得很疲惫的时候。”中午或晚上休息的时候,顾茜就会给爱人打个电话。想到戈彬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也在一线奋战,顾茜感觉又多了一份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我会问问他那边情况怎么样。”顾茜说,自己有一些情况吃不准的时候,会和他交流一下,看他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刚开始核酸检测的时候,如何防止人群太拥挤,戈彬就向顾茜支招。可以分批通知居民来检测,可以有效避免人群检测高峰,让检测更高效。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夫妻俩都是基层社区(村)的党委(总支)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自觉履行职责,各自坚守岗位,护一方百姓平安。舍小家为大家,自己家被封控了,也仅对家人交待了一句“注意防护“,随后就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当中去。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夫妻俩通过视频电话互道平安,守望相助。在他们的信念里,只要团结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疫情终将会过去,南京必胜!
视频拍摄于房号、李铭哲(实习)
剪辑于房浩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