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辛卯月己卯日甲戌时,案夜上线。
翻开案页,见婆娑人间。
案页里的暗夜,暗夜里的案页。走进冥王的世界,幽暗处见人性。
第一夜,我们回顾一桩25年前的老案子。
不多说了,看案子吧。
最近,一起尘封已久的案子再度闯入公众视野。
25年前,南京大学女生刁爱青遇害,案件至今未破。不久前刁爱青的姐姐起诉南大,要求学校承担侵权责任和安全保障的责任,索赔万元。
重新翻开这起案件的案卷,让我们穿越残酷作案手法和毛骨悚然的传说,还原案发过程,并试图寻求一些答案。
1
白雪罪恶
年1月19日清晨,天才蒙蒙亮。一场大雪过后,古城南京万籁俱寂。
一名年迈的女环卫工人在南京大学靠近市中心新街口的一条小巷里,如往常般挥动扫把。
雪后大地苍白一片,衬得不远处一个黑色塑料袋格外显眼。环卫工上前打开了袋子,发现满满一包摆放整齐的肉片。
趁着路上还没什么人,她悄悄把袋子拎回了家。
这是一个令她后悔万分的举动。事后她曾表示,因为当时临近春节,猪肉价格飞涨,她想占点便宜。
就在她回家把袋子里的肉拿出准备清洗时,袋子里赫然露出3根人的手指。
此后几天,在华侨路工地、小粉桥、南大天津路校门、医院等南京市区多个地点,相继发现一袋又一袋碎尸块、头颅和内脏,总计有多块!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这些尸块被人精心切割后,统统煮熟了!
根据尸块被首次发现的日期,彼时南京警方将这起“杀人碎尸案”编制为“1.19碎尸案”。
纵观世界犯罪历史,杀人碎尸案并不鲜见。但是碎尸数量如此之多的,绝无仅有。
办案警察首先要解决的的第一个疑问:死者是谁?
一位当年曾参与侦查的警察后来曾透露,死者的遗体包括头颅全部被煮熟,损毁严重,根本无法确认身份,经过仔细鉴定,也只能通过尸块上的体毛特征、肌肉纤维组织等确认死者为女性。而当时,DNA技术在国内并不成熟。
年1月21日、22日的《扬子晚报》第一版和第四版的中缝连续刊登了完全相同的“认尸启事”——1月19日,我市发现一无名尸体,死者女性,20岁左右,身高1.60米左右,体态中等偏壮;眉毛较浓,右面颊有一绿豆大小的黑痣,右耳垂前侧有一绿豆大小的黑痣。提供线索者将给予重奖。”
在媒体上刊登“认尸启事”,当时全国各地并不少见。有些甚至直接刊登尸体照片。
这时南京大学报警,说学校有一名女学生失踪了。失踪女生叫刁爱青,同学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间是年1月9日晚。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同宿舍女生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作为宿舍长的刁爱青一并受到责罚。因为心情不好,她出去散散心。直到第二天上课也没回来,舍友便向学校报告了这件事。学校联系了刁爱青的父亲,确认她没有回家后,于是报警。
刁爱青是江苏姜堰人,年10月到南京上学,到案发时还不到天。同学眼中,她性格内向,并不突出。
经过反复确认,警方确认“1.19碎尸案”的死者就是刁爱青。自此,这起案件就被外界称为“南大碎尸案”。
当时警方采用了“人海战术”——
先针对南京大学教职工和同学进行排查,没有发现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又以南大为中心大规模排查了附近区域各社会层次人群,排查各类嫌疑;
因为怀疑凶手在浴缸里进行分尸,在排查完附近住房之后,警方又把三公里内有浴缸的家庭排查了一遍,仍旧没有任何发现。
根据碎尸的手段,警方一度认为医生和屠夫有很大的嫌疑,因此把南京城内所有符合作案条件的这两类人排查了一遍,总数高达数千。后来又重新汇总线索,扩大排查人群,共计达到数万人。
而当年南京全市人口,不过多万。
“凡是在抛尸现场出现过的人,比如说垃圾箱,只要倒过垃圾的人,我们都会逐一进行排查,当时确实很紧张,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个线索。根据凶手抛尸的地点以及相关调查情况,我们推测凶手应该就住在大学校园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骑自行车进行抛尸。”参与办案的警察回忆,案发后3个月,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可惜,凶手仿佛从人间消失一般。
2
“黑弥撒”现身
随着时间推移,案件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因为作案手法之离奇,每年都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分析案情。
案发12年后,这起案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年6月,一网名为“黑弥撒”的ID在天涯杂谈发表的一篇《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帖子。(传送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nr/1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