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扬子晚报 >> 扬子晚报发展 >> IGC

IGC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学界瞩目的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IGC)召开前夕,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姚亦锋教授撰写的英文专著Nanjing:HistoricalLandscapeandItsPlanningfromGeographicalperspective由国际知名科技图书出版社Springer的SpringerLink平台正式上线出版,该书从地理格局视角研究南京古都起源变迁、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以及现代景观规划。

在城市历史研究领域内,此书是第一部以地理学视野探讨城市历史变迁以及景观规划研究。该书的出版是对此前研究成果的重要补充,也是对该领域整体研究思路的一个创新。

以往研究南京历史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朝代、人物、事件或者城市建筑街区考证,该书以独辟蹊径的地理视角,研究历史时期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要素形成的空间系统格局,对于南京各个朝代城市构建的影响作用。该书的研究抓住历史社会、地理环境变迁与规划科学之间的联系纽带。以历史环境变迁作为时间尺度,分析古都各个历史阶段地理格局对于城市景观发展延续的基本内在影响。按照历史社会阶段分析自然景观特征及其演变与城市布局变化的关系,揭示古都景观空间和结构形成的地理成因和动力,进而将城市的历史地理变迁与现代景观规划结合研究。

以往从城市建筑的角度进行历史城市景观保护,南京或者其他历史城市规划研究虽然也有提及历史地理的山岭和河流,皆是以建筑为中心对于地理景观零散的分析。该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地理格局,强调古都城市系统的人地关系整体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不使古都保护流于肤浅和表象。古都景观作为一种直观的历史留存,是城市景观和地理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积淀和演化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文化系统。地理景观基质是古都景观形成中最具稳定性、继承性、持久性和生命力的力量。地理空间研究具有更加开阔视野和综合视角保护历史古都的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以保持城市特色。

该书提出以文化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基础,多学科内容交叉研究,探索了历史城市景观规划的新思路和全新模式。以地理格局视角规划保护历史城市的文化生态:一是保护历史城市赖以生存的地理脉络环境,这是形成历史城市特色的基础;二是保持历史城市发展更新与地理环境之间调谐关系的历史轨迹,这是延续历史城市文脉的基础。

人物名片

姚亦锋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士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

南京大学第四纪环境变迁专业,博士

年—年,南京大学地理学院城市区域规划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长

年—至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景观研究中心主任。

2次获得德国DAAD研究基金作为访问学者留学德国。年在德国吉森大学地理所,研究河流地理环境对于古城景观影响。年在德国亚琛大学城市历史所,研究中德城市历史景观。

从年攻读博士期间开始探讨以地理格局视角的城市规划研究。博士论文以南京古都为例,探讨地理空间与城市变迁关系,有一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近年,继续以这一研究思路探究多尺度地理空间的江苏省历史城镇格局变迁,以及相应的多尺度空间格局规划研究。科研力求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与地理研究学科交叉取得原创性成果。角度创意新颖,多学科融合渗透。

著书和论文多次获得学术奖励,原创成果已得到学术界充分肯定。至今共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本。

代表性论著及文章

1.景观意境及绿地规划设计(高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2.城市景观与风景名胜规划(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6

3.南京城市地理变迁及现代景观(著书),南京大学出版社,.6。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文化生态研究,地理学报,(6)。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5.南京城市水系变迁及现代景观研究,城市规划,(11),

6.探询六朝时期的南京风景园林,中国园林,(7)。南京市科协优秀论文奖。

7.江苏省历史村镇的文化生态研究,现代城市研究,(6)

8.环境审美的历史延续,城市规划,(8)

9.论平淡自然的绿化景观以及公园规划,建筑学报,(8)。江苏省风景园林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0.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生态学报,(23)

11.江苏省地理景观与美丽乡村研究,人文地理,(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2.探讨孕育南京古都景观的地理格局,地域研究与开发,(1)

13.长江影响与东吴建都对于南京城市的深远意义,现代城市研究,(12)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扬子晚报》也于年1月16日以“从山脉水系间透析南京变迁”为题对姚教授的系列研究进行了专访(详见以下链接)。

(“从山脉水系间透析南京变迁”专访由《扬子晚报》编辑部授权Springer转载发布于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fz/9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