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中国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01

3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布抗疫群像,报道了外卖骑手在特殊时期承担的角色——为居家防控的市民送达他们网购的物资。其中,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的华人面孔登上了封面。期间,医院的配送订单,为独居的老人上门做饭。《时代周刊》指出,外卖骑手群体得到了更多官方认可,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高治晓笑言,自己和普通人一样对病毒心存畏惧,但在这段时间也更深刻地看见了这份职业的意义。现在,高治晓还会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日常,他给自己的账号取名为“逍遥(外卖小哥)”,分享工作的见闻,业余时间还利用以前开饭馆当厨师的手艺,给网友们分享美食教程。

每天工作12个小时

花二十分钟给自己消毒

高治晓下班回到家时已经晚上11点了,他是宁夏人,年来到北京,曾经做过销售、开过小餐馆,年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骑手,至今已有8年时间。通常他在晚上9点到10点结束一天的工作,如果临时有订单,他也会坚持完成配送。“我每天定一个小目标,今天要配送满多少单再休息,完成了心里有成就感。”高治晓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平时自己早上8、9点出门上班,工作时长在12个小时以上,疫情期间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花在等餐和消毒上的时间大大增加。

外卖小哥高治晓

自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高治晓每天早上都要做一次健康检查,向美团上报身体情况,再用20分钟给电动车和制服消毒。冬季天气寒冷,他戴着厚厚的保暖手套,同时还随身携带一瓶免洗洗手液,预防感染。一天跑下来,高治晓接到最多的订单不再是餐饮类的外卖,而是商超便利店。“都是大额订单,几百块的订单以前都是很少的,疫情期间上千的都有。”顾客线上下单的产品五花八门,米、面、油、水果、零食,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笔价值上千元的外卖单,“超市里的瓜果蔬菜、肥牛羊肉还有生活用品全都有,连锅碗瓢盆都买了。”最后,高治晓外卖车上的保温配送箱和脚下能放的空地,以及两个车把手都挂满了东西,但一趟还是送不完,只好先给顾客送上门后再回超市拿剩下的货物。高治晓把这次配送过程形容为“窘迫”,现在回想起来忍不住笑了:“市民都在家不方便出门,一次性买齐了也好。”

最让高治晓和同行们感到变化的是等出餐的时间。以往,外卖骑手会在餐厅内等待取货,但疫情下,外卖订单都采取“无接触”配送服务,骑手只能到商场和美食城指定的地点等待,再送到小区门口的外卖架上,通知顾客来拿,如果没有小区外卖点,就要一直等到顾客出现。高治晓记得,自己等待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半个多小时。这种情况下,骑手和顾客都难免焦躁,但大家的心反而“慢”了下来,“偶尔送到的饭菜冷了,顾客都能理解,还和我们道谢,美团平台也给我们送餐的时间延长了一些,大家互相体谅。”

医院的订单

送到后给自己全身消毒

除了普通的外卖外,高治晓对两笔订单印象很深刻,他也在《时代周刊》中提及。“当医院开胰岛素,然后再送上门,医院医院。”高治晓对紫牛新闻记者说,以往这种订单很少见,骑手也不太愿意接。“这不像去药房,胰岛素是处方药,要先去别人家里拿处方,医院挂号、缴费、买药,再给人送过去,一趟下来既耽误时间,也赚不到多少钱,更何况是医院开药。”高治晓一开始也不准备接,但顾客似乎很着急,不断在平台下单,在看见订单几次跳出后,他决定接下来。

“我到了那户人家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独居的老人需要胰岛素,老人儿女都在外地,疫情期间也回不来,于是不停在网上帮母亲下单。”拿到处方后,高治晓前往北京某医院,花了半小时开好药给老人送过去。在交谈中,老人说自己还没吃饭,高治晓又发挥以前当厨师的手艺给老人做了碗面,放了蔬菜和两个荷包蛋,趁着她吃面条的时间,他又帮忙把屋子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最后提着一袋垃圾离开。临别时,老人再三感谢,高治晓也和她约定,等疫情结束了再来探望。

这是高治晓在这段特殊的时医院,没想到过了几天,医院的订单出现了,顾客需要一根充电线送到呼吸感染科。“这个单子是我吃午饭之前看见的,在平台出现了4、5次,过了2个多小时还没骑手接,因为我之前去过一次,我就给接了。”接单后,高治晓和顾客取得了联系,对方坦言自己是一名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但是手机就快没电了,身边没有充电线,很怕和家人失去联系。得知顾客是一名确诊患者,高治晓瞬间犹豫了。“我想取消接单,但那个顾客很着急,如果治病的时候都没办法和家人联系或者看看手机排解紧张的情绪,那还怎么熬啊,所以就硬着头皮接了。”虽然有心理准备,但高治晓走进呼吸感染科时还是被紧张的氛围笼罩。“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脸上戴着护目镜,全副武装,看起来都很忙碌,能闻到很重的消毒水的味道,其中一个护士让我写好收件人和具体的病区,她们会帮我递进去。”放下手里的充电线,高治晓立刻大步往外走,医院后迅速给全身喷了消毒液,没过一会儿他的手机上就收到了顾客的道谢,并且坚持给他打赏20元。“他说没人愿意接他的订单,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幸好我愿意给他送过去。”这一刻,高治晓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其实当时我也担心自己会被感染,但看了这个话心里难受,他们这些病人如果得不到帮助怎么办呢?”

高治晓上了《时代周刊》

骑手群里相互鼓励

生活逐渐恢复常态

其实,不同区域的骑手都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bbfz/11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