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90后,好样的徐州一天之内两志愿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30日,记者从徐州市红十字会获悉,在28日这一天,徐州先后完成了两例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者分别是贾汪区汴塘镇小伙张宗旭、铜山区汉王镇纪庄村姑娘杨雪。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均是90后,他们的义举意味着两名素不相识、年轻的血液病患者迎来了生的希望。张宗旭:把最健康的生命种子捐给对方张宗旭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年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年4月29日,他接到市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与一名18岁男性患者配型成功,并征求他的意见。张宗旭爽快的就答应了:“我是一名志愿者,既然这个患者能够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分之一的几率中找到我,这就是缘分,我有责任去救他。”张宗旭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为人朴实敦厚。父亲得知后二话没说,表示坚决支持。母亲虽然担心,可也没说一句反对的话。张宗旭爸爸说:“咱们的儿子去救人,咱们要全力支持他。”5月6日,张宗旭顺利通过高分辨,6月25日捐献前体检也完全合格,医院受疫情影响,捐献按下了暂停键。9月8日,张宗旭第二次体检合格,安排他9月23日入住徐医附院,进行捐献前的各项准备。为了保证体检和捐献顺利,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宗旭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在采集前打动员剂期间,张宗旭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反应,但他依然若无其事地安慰所有人:“没事,这是好兆头,说明我的造血干细胞长得旺,忍一忍就过去了,我保证把最健康的生命种子捐给对方。愿我们的努力,能换来患者一生平安。”张宗旭医院陪儿子捐献。据她介绍,儿子读的商务英语专业,成绩很优秀,因为这次捐献,也没来及参加七八月份的招聘会,但她和儿子都觉得值得,毕竟以后工作的机会还很多。受捐患者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在我还未满18岁之际,确诊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感觉我的花样年华是如此的不幸,只好放弃了学业治病。”看着父母为他日渐憔悴的面容,日渐增多的白发,这位患者一筹莫展。但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他兴奋不已,表示要像他学习,“然而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您,又是非常幸运的,我一定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您为榜样,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愿博爱的阳光洒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杨雪:即使家里人不同意我也要捐献年,杨雪在无锡工作时加入中华骨髓库,年8月6日,铜山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她与一名6岁男孩患者配型成功,征求她的意见。当时杨雪对捐献知识还不是太了解,但当听说是为了拯救一个患病的生命,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同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提醒她,是否要征求一下家里人的意见?杨雪坚定地说:“家里人肯定会同意的,即使不同意我也要捐献,救命的事可不能含糊。”也许是因为患病方病情比较紧急,这次的捐献流程进行得非常快,属于一份“加急”的捐献造血干细胞。8月12日,徐州刚刚把高配血样寄走,当天杨雪就接到了体检通知。8月17日进行捐献前体检,结果杨雪体检合格。9月9日,她正式接到捐献通知,安排9月23入住徐医附院,进行捐献前的各项准备,28日计划采集。杨雪常年夜班,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虽然体检需要空腹,体检时间也比较早,但杨雪却从来没有耽误。虽然高配采样没有时间要求,但是杨雪还是早早地做好采集。“对方肯定很着急,咱们还是尽量早一点吧。”杨雪的母亲也给予大力支持。她母亲在一家企业上班,为了保证杨雪能顺利捐献,专门请了一周的假期帮助杨雪看护4岁半的儿子。每天打电话关心杨雪的状况,时时安慰鼓励她。住院打动员剂期间,杨雪有些反应,腰酸背痛鼻塞,她努力克服不适感,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儿子,“儿子不知道我是在捐献,只是和他视频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明天要打针’,他就哭着说‘妈妈你打完针赶快回来!’”“您好,我孩子今年6岁了,我记得他刚出生的样子,记得他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样子,记得他踏出第一步的样子……但我更清楚记得他刚确诊为白血病的时候,满脸苍白虚弱的躺在我怀里的样子。更记得医生告知我们需要移植,而我们夫妻俩都不能当供者时候绝望的样子……”患者的妈妈写来一封真挚的感谢信,“但是您来到我们身边,给了我孩子新生的希望,也给了我新生。”这位妈妈表示,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像杨雪一样做一个有大爱的人,“是您给了他重生,他的身体里将流着和您一样的血,您就是孩子的母亲……”两人是徐州市第、例捐献者据了解,经过此次捐献,张宗旭成为全国例、全省例、徐州市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所捐献的毫升干细胞将挽救一名18岁男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杨雪成为全国例、全省例、徐州市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所捐献的毫升干细胞将挽救一名6岁血液病男孩的生命。徐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和再生能力,捐献干细胞与捐献成分血基本相似,不抽取骨髓,无损健康。希望更多的40岁以下的爱心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患难的血液病者伸出援手,为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机会。扬子晚报记者马志亚通讯员张景良文图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x/14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