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俗语里的家风
作者马小江朗读者马小江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偏僻的村子,在那里生活、长大、求学,直至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始终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教育。尽管父母都是农民,但我们良好的家风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父母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母亲只上过三年学,父亲常常自豪地说他是完小(指过去的完全小学)毕业,显然比母亲文化程度要高。别看他们文化程度底,但教育起子女来,理论却是一套一套。因而乡邻们都说我们家风好,提起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会翘起大拇指。
打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教育我:“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这是俗语,一听就懂,也很容易记住。我就把它当作宝贝牢记心间。母亲怕我不理解,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个男孩,从小养成小偷小摸的毛病,母亲还在纵容。长大后去偷银行,最后被抓住判了死刑。临刑前母亲去看他,问他还有啥愿望想实现,他说要吃母亲一口奶,结果一口下去差点咬死了母亲,以此表示对母亲的憎恨。
为了培养我们热爱劳动的习惯,父亲常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鞭赶。”还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我们从小就很勤快。无论啥事,身体力行,从不偷懒。
为了教我们做人要正直,做事有担当,父亲常说:“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身正不怕影子斜。”好事不说,生活中要是遇到做失败的事情,或者错事,是自己做的,就勇于承认,不是自己的,决不能违心担责。这都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受益匪浅。
上学后,父母认为,我们的成长教育,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相对而言,学校教育更侧重于传道授业,而家庭教育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我们的内在特质。一个人长大后是否有出息,除了相应的能力外,更重要的便是这种内在的精神品质。所以,父母从未放松对我们的相关教育工作。
父亲还经常用自古流传下来的一些谚语对我们进行教育。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有“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常言道:人看少时树看苗。就是说从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便能看出他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三观”的养成,其实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那些坏毛病和不良习惯都被及时纠正。良好的习惯渐渐稳固成我们正确的“三观”,使我们一生受益。
在我们家,父亲平时很少指责我们,“言教不如身教”是他始终奉行的人生信条。我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一个个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良好的家风也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