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力学小学
—学子档案—
—小学足迹—
小溪流的歌
我是一条小溪流,生活在狭长的山谷里,虽然我只是一条小溪,但是我也有我的责任,责任对我来说就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正当我沐浴着阳光,欣赏着风景时,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猛得砸到了我的身上,我顿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我立刻转过身,大声吼到:“谁啊?这么不懂礼貌!”我向前一看,一位男孩正怒气冲冲地望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敌意。我很恼火,心想:我跟你无怨无仇,你凭什么砸我?我习惯性地张开嘴想说他几句,可刚想说,不知是哪来的一股力量使我又把话收了回去。
我鼓起了勇气走到他身边,想和他聊几句“家常话”,可都被他冷冷地拒绝了。我并不灰心,继续用友好地口气跟他谈心,慢慢地,他像冰一样的表情融化了。开始跟我搭话了。从他的话语中,我了解到,原来这位男孩跟父母吵架了,一气之下,他摔门跑了出来,正在生闷气呢。我听了,意味深长地对他说:“父母就像一棵大树,时刻庇护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在爱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当我们这些小苗即将长成参天大树之时,不要忘记,曾经为我们夏日遮阳,冬天挡风的父母……”我这一席话好像让男孩明白了什么,他立刻转身朝家的方向跑去。看着他远去的背景,我心里不禁闪过一丝快乐。
我继续向前奔流,绕过高山,走过平原,来到一片干旱的农田。那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庄稼都枯萎了,个个垂头丧气的,搭着小脑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这里的农民每天都祈祷上天早日下雨,让大地重回生机。看到这个情景,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浇灌那里的庄稼,庄稼个个都使劲地喝着“甘泉”,渐渐地它们的身子变绿了。我好像看见了在阳光照耀下,庄稼们成熟了,人们在金色的秋天里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就这样,我一路欢唱,向前奔流着,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尽到一条小溪流的责任。
(此文获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省级特等奖)
—母校印记—
永不分离的力学园
古点
作为届毕业的一名力学学子,我离开母校转眼已经8年了。可每当我路过力学校园的门口,嘴角依旧会不自觉地上扬,脑海中不断地闪现出在这里发生的美好往事。那些美好是什么呢?是在南师大运动场上奋勇拼搏的身影?是在五台山游泳馆和同学们激烈地打水仗的欢乐?还是大家手拉手去春游的一路高歌……这些瞬间那么微小,又那么细碎,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我悄悄珍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如影随形。
如果说这些美好是我人生中永远的慰藉,那力学带给我的最大财富则是让我学会探索“我是谁”。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从镇江转到南京来上学。来到力学的第一年,我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写作文。因为教育环境的转变,当时的我和周围同学的写作水平相距甚远,而力学又是一个十分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学校,所以每个周末的作文于我而言,是一项巨大而艰苦的工程。从寻找灵感、打草稿、修改到最后的誊抄,我几乎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幸运的是,我的班主任张翠玉老师是一位很有爱心且耐心认真的语文老师,对同学们上交的作文总是修改得非常认真,并且总会时不时地在我的作文本上写下鼓励、赞许的评语,使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就这样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眼看着我的作文分数越来越高,也慢慢被刊登在各种报纸杂志上,我渐渐意识到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我开始发现,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写作于我早已不是一项简单的作业任务,更是我表达自己情绪和思维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一次次创作中,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会不断寻找丰富的视角,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引发我对事物的种种思考。我的文字找到了属于它的灵魂,它带着我努力探寻着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地认知和发现。而给我带来这种转变的,无疑是力学对母语教育的重视,老师们对同学的关怀和力学园开明,活泼,多元的学习氛围。
在我离开力学园以后,这份关于“我是谁”的认知,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初中阶段,我运用自己的文笔为班级创作艺术节的剧本或诗歌,找到了志趣相同的好朋友。在高中,我创办了自己的杂志DreamCatcher,并成功出售本,获得了学校老师,校长和加拿大友谊学校的认可。直到大学,这种影响在我的身上依然持续着。在海外留学的日子里,我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记下自己的迷茫、困惑、徘徊、孤寂……在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的过程中,这一切情绪似乎都被神奇地治愈了。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唯一我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影响让我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并运用它在社会中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问我力学带给我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我的回答不是各种学科带给我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不是这所优秀学校的光环,而是它教会我并带着我寻找到了未知和不一样的自己。它是孕育“我”这个人的摇篮,是让每位同学能够找到“你是谁”的起点。正如《小王子》一书中所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无论你是正在力学学习还是已经离开力学的同学,希望我们都能用心感受力学给我们带来的那些“重要的东西”,勇敢地去尝试并感恩地收下它们。
在未来的每一天,我们和力学都不会分离!
—童年成长—
童年祉印
古点妈妈颜颖
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和老师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没有一个人人都认可的标准答案,不过,二个从力小毕业的孩子的对话倒像是一个答案。
女儿问同学:我小时候在你眼里什么样儿?
同学说:“只记得你成天没心没肺地在笑。”
是什么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如此快乐呢?作为家长,我没有亲历其中,也很难说清楚。但有几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力小每年都在假期举办“亲爱的孩子,老师在书中等你”活动。放假那天,学校会精心挑选一些书目向学生推荐,让学生在假期阅读、写读后感。于是,每年一放假,我和女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新华书店。买书似乎成了开启假期的一个重要仪式。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的读书活动,读书成了女儿最大的爱好之一。每天放学回家、睡觉之前、闲暇空余,她都会津津有味地捧起书来读。所以,从小学到大学,她似乎从来没有为语文学习烦恼过。
读着读着,在三年级的暑假,女儿的语文老师要求孩子们将自己一学年的作文汇编起来,编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于是,接下来的每年暑假,我和女儿都在为“出书”忙碌。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学会了打字、排版、写后记、起书名、评论他人的书……在整个小学阶段,她骄傲地拥有了4本属于自己的书。这也成了爷爷向老战友们“炫耀”的资本。有好几个外地的老战友们居然都上门来讨书,说是要带回去给自己的孙辈看看。而外婆因为书中没有《我的外婆》,只有《我的奶奶》,还生气得三天没有理我们。
也许是因为女儿在写作方面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了《扬子晚报》杨记者的采访电话。看到女儿在电话里和一个素未谋面的记者侃侃而谈,我感到非常意外。于是,女儿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体验了一回“校园牛人”的感觉,这也许是她人生第一次找到了一种社会性存在感。
让她快乐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每周三学校带他们去五台山体育馆学游泳,她获得了“小飞鱼”证书;参加学校合唱节比赛,她第一次穿上了粉红色的小礼服裙,在家里的镜子前转了半天;放学以后,她可以有时间和同学在炸鸡店里坐一会儿,聊聊心事;毕业的时候,张翠玉老师还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晚会,让她展示了一下学了8年的钢琴,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力学……
这些事情,可能就是让她可以在整个童年笑得没心没肺的理由吧。一所学校,能在学生的童年留下那么多温暖的记忆、快乐的瞬间,能让她的人生一开始就从快乐出发,是多么了不起啊!从这个角度看,我不得不说,力小真是一所好学校。
今年,女儿已经20岁了。力学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什么,已经可以“看得见”。作为家长,我特别感谢力学敬业的老师和快乐的学校生活为她的人生打下的明亮的底色,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温暖、善良、包容、向上的童年祉印,这些印记伴随她走向南外,走向加拿大……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好”人。
如果今天,你问我,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我想说,看看学校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祉印吧!
—师生情缘—
毕业班班主任老师张翠玉
年11月初,还处于刚拔牙的疼痛难忍、坐立不安的我,突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s/1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