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外到耶鲁,能助升美本的有效活动到底是

当我们聊到美国大学申请的时候,有一个主题无法避免:活动。这个主题必然引申开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活动?

先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正在做的活动吧:

●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英语、写作、演讲、钢琴、小提琴、芭蕾……中国孩子可以参加的竞赛之多,大概用一篇文章的篇幅都写不完。

“前几天,我的女儿去参加一个舞蹈比赛,回来还拿了华东区的二等奖。可是那天她表现的并不好,连拍子都没踩准,为什么能拿二等奖呢?女儿的回复解答了我的困扰:我们班参加的人都有奖呀,可能有一半的人拿了二等奖吧!”

既然大家都能得奖,那花那么多时间来比赛真的值得么?

●公益:5年前,中国学生最流行做的活动就是去山区支教,云南、贵州、西藏、广西……5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全球化,中国学生的支教范围延伸到了全世界,经典的国家有: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非洲……听上去似乎洋气了不少。

时间花进去了,钱砸下去了,做这些活动到底有没有用呢?功利点讲,孩子做这些活动真的对顶尖大学申请有帮助吗?对孩子本身有所提升吗?

答案可能有点悲观:几乎没有。因为这些活动只是从1到,换句话说,孩子在做的只是最简单的复制黏贴,而顶尖大学(或者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可以做到从0到1的人才。

说到这里,可能不少家长又要开始焦虑了,那我的孩子应该做什么呢?别急,今天我们邀请了南外和耶鲁毕业的学霸陈尔东(陈芝麻)老师,来讲讲他自己的故事:

三个跨文化故事看一个学霸的成长史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这首连特朗普的外孙女都会唱的《茉莉花》,却鲜有人知它的发源地,南京最北侧的小城,六合。我就出生在那里。

故事一:“茉莉花”和南外

15岁,我从小镇考进南外

15岁之前,我完全是在体制内的教育模式中长大的,接受“填鸭式教育”,参加各类竞赛,语数外一门不能落。然后在15岁那年,我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考试技能考上了知名的南京外国语学校。

我还记得那时候,南外10年级(高一)是几乎不对外招生的,0人里面录取20人,淘汰率高达98%,比藤校还要难进(哈佛大学年录取率为5.2%)。幸运的是,我还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进了。

▲非常幸运地,我凭借自己的“考试技能”考上了南京外国语学校。

在南外,体制内与国际教育的跑道切换

进了南外之后,直接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从体制内到国际教育的跑道切换。

在从前,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还要做到十二点;

在南外,每天下午三点多就下课了,不少同学会打球(课外活动)打到六点。

这会给你一种错觉:是不是大家都不爱学习?但其实你没有看到的是,大家在傍晚六点之后是更加刻苦的学习。

一次看似无足轻重的“茉莉花”调研

南外鼓励素质教育,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每一个学期都要做一些阶段性的、独立的小成果出来。可能有些同学会比较应付地去完成这个任务,但我当时花了时间,用心的去做了这个项目,一个课题调研。

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调研就是我开头提到的,我的家乡六合和它美丽的《茉莉花》。在那里,我做了很多调研、采访,在我看来,《茉莉花》不仅是一首民歌,更是这座小县城的城市文化名片。最后,我将调研成果写成了一篇关于“茉莉花与城市发展策略的分析”,回过头来看,当时那篇文章写的比较浅显,但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来看还是蛮新颖的。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文章被发在了当地的《扬子晚报》上,受到了当时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再后来,我选择申请出国,并把这段经历放在文书当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包括面试的内容也是如此准备。

这件“小事”确实帮助到了我自己的大学申请,但我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独立调研,更没有听说过什么是背景提升。只是南外给了我这样的环境与足够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特别的事情。

故事二:南京+台湾+华盛顿=?

我出身在南京,大学本科在华盛顿,并在大三的时候到台湾的政治大学外交系做了一个学期的交换生。有人说,北京到台湾的最短距离是经过华盛顿;那从南京到台北的距离有多少呢?

18岁,初到华盛顿的我经历了文化与政治的洗礼

我算是国内最早一批美本国际教育的尝试者和参与者。年,我前往美国华盛顿上大学,专业是国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小的学校,AmericanUniversity,占地仅95英亩,却是个极其适合学政治的地方,有点像国内的外交学院。在这里毕业后,我去了耶鲁大学念硕士,但对我来说,这个学校给我的归属感更强。

AmericanUniversity曾被PrincetonReview誉为全美政治热情度最高的大学。不论是苏丹达尔富尔还是缅甸仰光,一旦有国际温度的新闻发生,学校里的各个社团和媒体就会行动起来,发文章、办研讨会和论坛。

在首都华盛顿,我亲身感受到不同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常常去各家顶级智库蹭免费的研讨会,聆听世界级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见解,和他们一起头脑风暴。

▲AmericanUniversity,中文名为美利坚大学。

去台湾交换,顺便写了本畅销书

大学的时候我就对打碎政治坚冰的跨文化交流很感兴趣,我当时学国际关系,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nr/7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