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在线月圆在天翻菱往事穿着

白癜风病怎么治 http://m.39.net/pf/bdfyy/

先锋逸语

月圆在天

高桂荇

版次:20来源:新华日报年09月23日

薄暮的天空,落霞锦缎似的,铺向温厚的大地。今年八月十五,月亮急着从东边露出脸来,圆润,丰盈,亮刮刮的荧荧如洗。

吃过晚饭,我洗手,启烛,点香,敬月光。花生,莲藕,青菱,都是新采的。冷锅饼,也是妻子刚做的。国盛家和,乡野过节的爆竹声,从四面隐约传来。父亲侧耳聆听,朝着老家的方向默默地望。

敬月仪式后,我们一家照例出去溜达。夏秋两季,这已成了每天一课。

母亲去世了。没两年,父亲得了脑梗。我们把父亲接到小城看病,长住家里。过去,父母在城里住个两三天,就嚷着要回乡下,说什么有猪有鸡,要喂啊,还有菜园庄稼呢,也要薅草。现在,父亲由不得自己了。话,都说不顺溜;抓筷子吃饭,也抖索;走路,就更跑不上前,要我们拽着、扶着、拉着。父亲七十有余,整日里不是卧床睡,就是躺在藤榻上,眼睛睁着,但迷糊。

天有点凉,父亲长褂长裤。我又替他戴了单帽,披上一条浴毯。妻子帮儿子穿上绒衣马甲,包里还备了衣裳。父亲倚坐在轮椅里,眼睛向前,脸上有微笑。我慢慢地推着轮椅,找话儿陪父亲说,让他动脑子。儿子坐在童车里,手不停地拍着车子横台,脚不息地蹬着下面的踏板。“噼噼啪啪”,兴奋得很。妻缓缓地推着童车,跟着我。不时地训导儿子,可没有用。老的,小的,一家欢喜。

关门,向东,出小区。我们还是去老地方:公园,广场,一静一闹。

小城街角开辟了“口袋公园”,方便百姓健身、休闲。望海路的一角,绿树红花,浅水怪石,体育器材众多。拉伸、健颈、扭腰、练臂什么的,都行。聊天,打牌,嗑瓜子,也可以。对岸的市民广场,桥头垂钓,高台歌咏,健身舞,旗袍秀,诱引孩童的地摊小卖,水煮油炸的风味小吃,想吃,要玩,找乐,都不缺。灯光五颜六色的,音乐欢快的、舒徐的,人群熙攘,热闹得很呢……

先前,我想陪父亲去公园,妻子带儿子去广场,两不相误。可是,儿子要我。我一离开,又闹,又哭。没办法,我们每次都是一起去广场。父亲似乎嫌嘈杂,但不言语,任由我们牵引。看着孙子手舞足蹈的,父亲自是高兴,还“哇哇”地喊孙子。不待儿子看完,我们便去公园,帮父亲活动身子骨。我那做医生的朋友说,大脑血管,如同街巷,父亲的“巷子”几乎都堵塞了,“街道”也封了一大半。没多少好办法治疗,多活动身子,能缓解病情。

因了祭月,我们晚出来个把时辰。公园、广场两个地方,只能择其一了。去广场,父亲就不能活动筋骨;去公园,儿子就不开心。我犹豫,纠结良久。看看父亲,望望儿子,又朝妻子瞥了一眼。手一挥:去公园!

我想,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玩的日子长呢。父亲已老,得了这种病,每天必须活动半个小时。果然,儿子不乐意了。颠啊,摇啊,嚎啕不已,差点弄翻了童车。我奔到广场地摊,迅疾买来“荧光鱼”玩具,举在手上晃荡。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转移了注意力,儿子破涕为笑。

月华如水。路边的月季花,优游摇曳。一枚枚泛黄的叶子,像一串风铃挂在银杏的眉弯。不一会儿,我们来到街角公园。父亲与熟人打招呼,低低地摇着手,边笑,边动嘴唇,发音呜咽。熟人听不清楚,我当翻译。老相识了,熟人很热情,嘘寒问暖的。妻子把儿子拎下车,搀着,放手。儿子东倒西歪地挪步,战战兢兢的。攥着“荧光鱼”的塑料柄,前后乱舞,乐不可支。

我把轮椅推到运动区,掀开浴毯,双手拉父亲起来。父亲颤巍巍的,胆怯地鞠着身子,像儿子刚会站立的模样。我扶着父亲,徐徐地移步,走向单杠。而后,抱起父亲,上了一个台阶。父亲双手抓住横杠,仿佛定定地站稳了。我喘了一口气,请父亲踢腿,来回交替。父亲僵硬得像铁,没力气。踢了十几下,就歇劲了。

我弓下腰,驮起父亲,几步跨到草坪旁的原木靠椅。徐徐地低沉身子,让父亲轻轻地下滑、落座。拎起父亲的腿,连续地一曲一伸,舒筋活血。尔后,我拽起父亲一只胳膊。那是怎样的胳膊啊,皮包骨头,冷幽幽的,筋暴暴的,我鼻子突然发酸。我配合父亲动胳膊,一会儿抬上,一会儿落下,反复做。我满头大汗,可心里舒畅、轻松,像完成了作业似的。

夜风卷起树叶,簌簌地响。儿子走来了,张牙舞爪,一扭一拐。妻子深弯着腰,碎步伴随。我右脸一扬,儿子支棱着手,在我脸颊上亲了一口。温湿的唇热,一刹那攫住了我的心。妻子抱起儿子,紧贴着父亲半蹲,捧着儿子的右臂往上。妻子的手、儿子的手和我的手,三相重叠,颇有节奏地捧着父亲的手臂,一上一下做运动。儿子在笑,父亲在笑,妻子和我也在笑,身边一围的熟人都在笑……灯光,淡淡的。花香,微微的。深蓝的天上,中秋一轮明月像个纯银的大盘子,更亮、更圆。

翻菱往事

黄国庆

版次:20来源:新华日报年09月23日

新菱上市了,我又想起了儿时村里翻菱的往事来。

初秋的太阳刚刚升起,翻菱船就载着妇女们向菱塘出发了。菱塘一般选在河湾沟尾、断头支流处,半边种菱,半边行船。船到菱塘,妇女们随即将带来的两块跳板,一前一后横搁在船帮上。跳板两端飞出船外约半米,这悬在水上的跳板和船头就是妇女们翻菱的“岗位”。与江南女子划着木盆单枪匹马“打游击”不同,老家翻菱是一船人相互配合打“阵地战”。同一跳板的两人上岗或离岗,必须彼此招呼同进同撤,否则跳板就会失去平衡连人一起翻落水中。船工撑船也讲技巧,不但行船路线要一次覆盖整个菱塘,而且船速要与翻菱配合默契:慢了窝工,快了则会漏翻菱角甚至扯断菱茎。

老家人称菱叶为菱婆子,它由许多拇指大小的叶片簇聚成一圆盘,油光碧绿地浮在水面,上面结了五六颗大小不等的菱角,开着许多荞麦壳样的小白花。妇女们左手从水下轻轻抄起菱婆子,如捧碧玉般捧在手心,右手掐断菱尾的梗柄,随手将菱抛进船舱。摘菱时切忌双手生拉硬扯,还要避免碰到娇嫩的菱花。采摘完毕,如放熟睡的婴儿入摇篮一样,将菱婆子轻轻放回水中。她们手上翻着菱,嘴里唱着民歌,菱船在如茵的菱塘里蜿蜒前进,船头推开密布的菱叶,船后留下一道S形的轨迹,部分又被回归的菱婆子填满了,似灰线草蛇,明灭曲折。菱船撑出菱塘时,菱角已经堆满船舱。

太阳落山了,洋溢着欢歌笑语的菱船,迎着晚霞驶向村子。菱船停靠在我家前面的码头上。晚饭后,我们将小饭桌搬到大门口,躺在上面乘凉,悠闲地等待分菱。不久会计领着几个人登上菱船,在船梁竖桅杆的洞里插根竹篙,挂上马灯,分菱开始了。来分菱的多数是半大的孩子,有几个机灵的琢磨出讨便宜的诀窍,他们将空竹篮浸透水再称重,待水沥净装菱,再过秤时便能多称与流失水分等重的菱角。我紧盯着船舱,心里既亢奋又焦虑,担心我一睡着菱角就被人合谋私分了。分菱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了一群,就是轮不到我们,我下坠的眼皮被“责任”不断撑起。突然我听到会计在报母亲的名字,一下子坐起来,母亲已离开桌子,很快她就提着一篮子菱回来了。紧绷的心因悬靴落地而释然,终于可以无忧而眠了。

第二天,母亲将菱角洗净,分出嫩老。嫩的生吃,其味与荸荠近似,甜脆爽口。老的煮熟了吃,口感与板栗相仿,粉腻噎人。我喜欢那种七八成老的,塞进嘴里犹啖脂膏。最难忘的是中秋节的一道时令菜,嫩菱米烧新公鸡,那鲜美直透五脏六腑,至今提起令人垂涎。不过,常听人说菱角飘香,这话言过其实了,菱角是食之甜美而嗅之无味。《红楼梦》中夏金桂行事一贯嚣张跋扈,她给香菱改名为秋菱,招人诟病,我倒觉得这是她干的唯一一件讲理的事。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菜场上的菱角品种丰富,两角四角的都有,就是找不到儿时的口感。我想这落差可能不在味蕾。当年的菱角是在乡亲们的歌声中采下的,是在半梦半醒的期待中分回的,是母亲亲自烹制的。或许其中所蕴藏的亲情、乡情和野趣,早已固化了故乡故物在我心里无可超越的地位。

穿着雨靴进城

庞余亮

版次:B03来源:扬子晚报年09月23日

  下雨天,乡下全是泥路,穿皮鞋一天就沤坏了,我心疼,所以我托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

  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

  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去一趟(船是村里派的水泥挂桨船)。

  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然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一起再乘挂桨船回去。

  有一年开学前去城里替所有的孩子买练习册和参考书,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挂桨船,上了挂桨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

  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吃吃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

  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同事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校长非要带我们一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船上,校长率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挂桨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nr/13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