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凌晨,人们还未从前日下午云南鲁甸地震的悲恸中走出,就毫无设防地被另一枚重磅新闻震晕。仿佛事先约好一般,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等中央媒体同时将郭美美真相推出水面。
与其他起底报道相比,郭美美事件的报道似乎独具特色。一方面,几大官媒集体出动、相互呼应的浩大气势,让人难免惊奇究竟会何等重大真相要曝光,郭美美事件牵扯的都是哪些利益方;而另一方面,提前放出风声制造“周一见”的悬疑气氛,选择凌晨整时整点抛出几大疑问,让一个涉性涉赌的女人长时间在国家级电视媒体上抛头露脸等举动,又颇具“八卦娱乐报道”的耸动气质。
朱学东在有关郭美美报道的评论中并不讳言大众媒体新闻价值的本质——“逐腥扒粪的饥渴正是新闻媒体一种良好的职业敏感”。但是敏感不一定代表专业,引用不可靠、统一化新闻消息源让郭美美报道成了反面新闻教材。众多媒体对审判前的郭美美穷追不舍,也让报道再次陷入了媒体审判的窠臼。最关键的是,多篇报道虽然都提及红十字会,却终究没能捋清纠缠在红十字会周围的利益关系。与红会有关的真相缺席,这一次的报道尚不如几年前第一次郭美美风波中的报道来的更有价值。
当然,和云南地震灾情相比,郭美美事件就算再有报道价值也该让路。新闻学者展江呼吁重大灾情发生后,媒体更不应本末倒置,公共突发事件始终是不容转移的舆论焦点。8月4日云南地震和郭美美事件都同时出现后,《中国青年报》以头版全黑处理博得了大家的赞扬,而《扬子晚报》则因头版刊登郭美美大幅照片被众人非议。
如此不惜为郭美美耗费版面,传统媒体博了眼球,求了复方斑蝥胶囊价格白癜风医院武汉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ls/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