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一网”共守“郑州蓝”
——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办事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纪实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始以来,淮河路街道办事处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治理标准不降低”的原则,认真总结前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深化“”工作模式,准确定位,划定红线,强化措施,铁腕治污,推动全办上下形成高度重视、重拳治污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了一批污染隐患问题,确保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一、深化提升,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高压工作格局
大气污染防治伊始,淮河路办事处按照全市学习兰州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的要求,有机融合网格化管理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工作模式,辖区16个在建工地,10个待建工地,家沿街门店明确到人,确保规范高效运行,实现了防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始后,我办持续深化工作模式,高效推进辖区环境治理工作。
(一)深化“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充实工作基础。在建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分包、综合执法”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基础上,一是推行政府主管、社会力量监管的“双网同责”管理。组织科级干部、工作人员担任一级、二级、三级网格长的同时,在工地,明确开发企业负责人、项目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环境卫生监管员四级网格责任,签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承诺书;在社区,组建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队伍,对辖区内工地、企业、道路、居民楼院等进行日巡查、日整治,实现全方位防控。
委托社会组织夜巡人员开展工地夜间施工监管
二是购买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工地大气污染整治,强化“白+黑”、“5+2”全天候管控。白天,街道分包工地科级干部每天2次到工地巡查,工作人员全时段在工地蹲守,督促工地按照7个%标准,进行整治;夜间,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组建10名人员参与的夜巡队伍,科级干部每晚巡查一次,夜巡人员不间断进行巡查,重点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周六周日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与整治并行,提升实效。三是完善综合执法体系,整合联动力量。实行点面结合、业务结合、互联网+快速反应机制,组建城管、执法中队、职能部门下沉人员联合执法队伍,建立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大气污染问题即时上报、一分钟交办、十分钟处理反馈,形成快速执法合力。体系建立以来,整治大气污染突出问题80多个,确保了工作高效运转。
(二)紧抓“6个重点”,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即:建筑拆迁工地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及露天烧烤整治、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经营作坊燃煤整治和道路扬尘整治、切割喷漆整治等。
召开约谈督办会督导工地扬尘治理
一是严格建筑工地督办约谈。组织建筑工地从零起步,全面停工,对照7个%要求进行整改,并针对整改情况、督导情况。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建筑工地督办约谈会,现场点问题、现场做表态、现场定完成时限和整改措施,坚决做到了“两个不开工”,即整改验收不达标不开工、不利天气预警情况下不开工。
二是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协同巡查机制。“一长三员”每天对餐饮场所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情况、楼院环境卫生、道路扬尘等进行排查盯防,联合执法队伍,依法处理。目前,共规范油烟净化装置使用余起(次),打击经营作坊使用非法燃煤行为53起。
网格志愿者对餐饮单位进行现场督导
三是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及结对帮扶机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聘请低保人员担任环境卫生监督保洁员,每周组织机关、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一次“清洁家园、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加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社区力度,开展无主管楼院环境卫生、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网格人员开展协同巡查
(三)深化9项机制,强化工作实效。
街道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巡防、动态管理、评估评比、督查问效、监督举报、联合执法、志愿者服务、全民宣教、痕迹化管理等9项工作机制,把网格化监管与具体整治相结合,把全面监测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把激励问效与考评约束相结合,把政府施策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把强化创新驱动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打造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立体格局“升级版”。“”工作法的逐步深化,使辖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油烟污染及其他污染散源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该工作法被郑州市长效办转发,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刊发。
二、找准重点,铁腕整治,全力化解大气污染防治隐患问题
为确保成效,街道坚持精准、精确、精细治污,科学制定“1+4+1”工作方案,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压实目标责任,铁腕整治,确保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网格排查建立台账
一是坚持无缝隙排查,建好治污“一本账”。
严格落实网格人员、分包人员每日巡查制度,加大对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加油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黄土裸露及城乡环境等专项整治领域排查力度,更新完善问题台账,同时,利用“两群一平台”,即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中流砥柱白癜风症状图片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ls/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