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紫牛新闻」
“双节”将至疫情下我们该如何度过?流感疫苗为何迟迟不能接种?家庭病床为何藏在“深闺”人不知?12月21日上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明浩、副主任张金宏带队走进《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全媒体直播节目,就百姓关心疾病预防、疫苗接种、老幼健康、医疗服务等方面,倾听群众诉求,答疑解惑。
“双节”将至疫情下我们该如何度过?
回应: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分区分类管理
有网友咨询,马上元旦、春节将至,亲朋好友都会相互走动,但是又担心出游会受到疫情影响,今年还能否出省过节或走亲访友呢?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明浩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疫情,包括国内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从江苏省内来看,总体疫情形势平稳,但是存在境外疫情输入和省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他认为,今年“双节”期间能否出行,要慎重评估。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元旦、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大大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周明浩表示,目前提倡元旦、春节人员安全有序地流动,分区分类来进行管理。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市区人员严禁出行。设区市所在的其他低风险地区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出行,如果要出行的话,必须要带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行的话也不能到其他省有中高风险所在地区的设区市。
接触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货物的重点人员非必要不出行。如果要出行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要向所在的单位报备,第二脱离现有的高风险岗位14天以上,第三要有48小时的核酸报告。
周明浩副主任建议老年人、慢性病人、孕妇等特殊人员,最好不要出行,减少传染疾病的风险。
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出行,如果确实要出行的话,一定在旅途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扎堆,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即便是留在省内过年,也要减少聚集,家庭聚会不超过十人,聚餐超过五桌需向所在村、社区报备。
他还提醒,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要加快接种,重点人群和符合条件的要尽快打第三针,以形成更坚固的免疫屏障,来防止新冠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流感疫苗为何迟迟不能接种?
回应:扩大接种点提升接种能力
南京的于女士反映,今年10月初,她给孩子在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接种流感疫苗,工作人员表示她登记得太迟了,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接种。可是等到十一月初,于医院的接种通知。心急医院询问此事,工作人员说,接种的人比较多,还要接着排队等通知。政风热线记者调查后发现于女士反映的问题,并非个例。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石健峰表示,流感是春秋季、秋冬季防控的重点。从整个流感疫苗的数量来看,是完全能够满足群众的接种需求。
那么为何还有市民反映迟迟接种不到流感疫苗呢?石健峰回应,问题主要出在接种能力上。他说,由于国家对疫苗接种有一些规定,如成人疫苗接种和儿童疫苗接种要错时,今年江苏开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新冠病毒疫苗必须独立开展接种,一定程度上分摊了一些接种能力。
从今年年初开始,省卫健委就开始加大了集中接种点设置能力的补充,出台集中接种点相关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省疫苗接种点的服务能力达到了每天万次接种量。
针对流感高发季疫苗接种难的问题,石健峰表示,此前卫健委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近期将通过继续扩大接种点接种能力、加强疫苗调度、合理调整预约时间较长的人群到周边接种点等措施,确保满足群众的接种需求。
“家庭病床”为何藏在“深闺”人不知?
回应:江苏1/3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开展
年1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对有居家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等提供相关医疗服务。我省正在积极推广家庭病床服务,让更多百姓享受到居家医疗服务的便利。
但是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家庭病床”这项服务,市民们需求量大,但是知晓率却很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也还没有广泛开展,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甚至表示从没听过。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介绍,“家庭病床”是卫生健康服务的重要模式和内容,服务对象是居家、失能、病情稳定但行动不便的病人,在家中设立病床,医务人员按照诊疗服务规范提供上门服务。
张金宏说,从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预约上门服务,明确了设置“家庭病床”的条件和程序,患者有需要的可以提出申请,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符合条件的双方可以签订服务协议。
目前我省有61个县市区,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在全省县市区占比达到了64%,三分之一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
他表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家庭病床”医疗风险客观存在,服务的病种和手段方法也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员素质等,但是“家庭病床”服务今后仍是向全覆盖方向去发展。
张金宏介绍,在“十四五”期间我省要进一步加大“家庭病床”服务的推进力度,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内外宣传力度,把“家庭病床”服务惠及更多百姓,满足老百姓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于丹丹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