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音乐静心聆听
关于扬州,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没有完整的概念。
比如,扬州的人物,知道的有扬州八怪、阮元、李斗、朱自清、汪曾祺等,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也是扬州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应该是一本关于扬州的代表性著作。
印象中,关于扬州的书很多。
多年前,广陵书社出过一套《扬州地方文献丛刊》,曾在苏州淘宝园先后买过几种,这套书中有《扬州西山小志扬州竹枝词邗江三百吟》《平山揽胜志平山堂图志》《惜余春轶事扬州访旧录》《芜城怀旧录扬州风土记略》《广陵诗事广陵览古》《扬州足征录》等。
历代诗人喜欢扬州的不少,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秦观等都在扬州住过。
欧阳修在扬州做官多年,修建了平山堂。咏扬州的诗词自然很多,如李白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扬州的春日是令人向往的。
杜牧写过《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据说,杜牧在扬州时,经常出入娼家,一般认为,这首诗所抒发的,是他对过去放荡生活的悔恨之情。
杜牧还写过一首《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也是流传至今的佳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是宋代著名词人姜夔写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一条竹西路,代表的是整个扬州。
“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廓是扬州“,这是王士禛笔下的扬州诗酒盛会。
扬州多美食。于是,形成维扬菜系。
自己对美食虽然喜欢,偶尔也会写写,但实在是所知甚少,原因当然是吃得少,还有看得也少。汪曾祺写过很多美食散文,应该是家乡菜为主的。但没有完整看过他的美食文章。
据说,汪曾祺还会做一手好菜。
写不了扬州菜,扬州炒饭是吃过几回的。《食经》中的“越国食碎金饭”,碎金饭就是扬州炒饭的前身。
前天,去苏州,医院对面的绿杨馄饨中又点了一份,结果,还是很失望,跟蛋炒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这自然算不上是什么美食。文友说,店家不会做,真讲究的,可以掀桌。我想,掀桌当然也无必要,毕竟就是一份十几元的客饭,要求没有这么高,普通快餐,也就这个水平吧。
看到前几年扬州市质监局弄的一个扬州炒饭新标准,一份正宗的扬州炒饭,主料为籼米饭、鲜鸡蛋,配料有八种:水发海参、鸡腿肉、火腿肉、干贝、虾仁、水发花菇、净鲜笋、青豌豆。
色泽要求“红绿黄白橙”五色分明,形态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
《扬州画舫录》所写都是与扬州有关的掌故,李斗花了三十年时间才写成此书。
城西、城北、城南、小秦淮、虹桥等都有记录。扬州多美女,很多街巷都与妇女有关,如缎子街、翠花街等。书中还有官妓、诸妓辨影、女子戏班、小秦淮中秋等,描写与妇女有关的活动。
扬州文化颇具特色,如扬州评话、扬州琴派、扬州园林、扬州盆景、扬州漆艺等,“扬州清唱”中写道:清唱以外净老生为大喉咙,生旦词曲为小喉咙,丑末词曲为小大喉咙,扬州刘鲁瞻工小喉咙,为刘派,兼工吹笛,尝游虎丘买笛,搜索殆尽,笛人云:“有一竹须待刘鲁瞻来。”鲁瞻以实告,遂出竹,吹之曰:“此雌笛也。”复出一竹,鲁瞻以指擫之,相易而吹,声入空际,指笛相谓曰:“此笛不换吹,则不待曲终而笛裂矣。”笛人举一竹以赠。其唱口小喉咙,扬州唯此一人。
我认识的扬州人,记得当年有一战友,但名字已经忘了。苏州论坛的江南文学版中,文友王升是扬州人,当时同时写两部作品,其一是小说,主题是里下河的。还有一部不记得什么内容了。经常在论坛发帖,是他自己写的文字。
当时在苏州创业。江南文学版的文友聚过两次,他也都参加了。后来,苏州论坛不知什么原因关闭,大家的联系也逐渐少了。还有一位工山飞月,也是扬州人,很勤奋,作品很多,发表在《扬子晚报》的“繁星”版上。前两天,有一篇发“拾味扬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fz/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