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方言,一律改成姥姥

妈妈的妈妈,该如何称呼?

叫外婆还是姥姥?

微博热搜上大家都在讨论

▼▼▼

最近在微博上一个网友爆料

说是上海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上海教育(沪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书

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

竟然将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

此前的课文原文是这样的

▼▼▼

另一篇课文《马鸣加的新书包》中,

“外婆”也被改成了“姥姥”

▼▼▼

外婆为什么要改成“姥姥”?

许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这样的修改

还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针对此问题的答复

上海教委认为“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什么时候外婆成了方言了呢???

小编在百度百科中对“外婆”、“姥姥”两个词条分别进行查询

▼▼▼

词典上究竟是怎样表述的呢?

网友

月月熊特意去查了字典,发现这事儿还真有些蹊跷……

▲绿色为版现代汉语词典,红色为版。在版里,“外婆”一词的解释直接为“外祖母”,而版里“外婆”加上了标注。

……所以说,“外婆”一词变成方言,也就是不久前的事?

网友们对于这二个词语之间的争论也是炸了

天才胖次少女:哈?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才是普通话吧?只听说过狼外婆没听说过狼姥姥

好奇心害不死的汪:我一直以为外婆是普通话,姥姥是北方方言

唐药片: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所以“外婆”是方言这种说法没有问题。

铲屎的米小奇:那难道普通话不该是:外祖母?

肖梦69:我是北方人,我们也叫外婆的呀

风雨正好你也是:可能因为上海是南方,很少看到“姥姥”这种表达所以才改吧。我北方人,从小在书上看到课文里都叫外婆,好奇地上网搜了才知道外婆一般是南方叫法。所以其实改一改也无妨,让北方孩子多见见“外婆”,南方孩子多见见“姥姥”也挺好的吧

明天天气真好:我反而一直以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话,姥姥才是方言

躺在衣柜里的鱼:以后只能唱姥姥的澎湖湾了

青轰青罒v罒:我从小到大就没有叫过姥姥,都是外婆

EvAngLion_:狼外婆得改成,狼姥姥了

团掌大人:那周杰伦的《外婆》也得改成《姥姥》了

烛影拾光:不尊重原著

有着一颗老灵魂的小编搜索了一下大脑硬盘,回忆起好多带有“外婆”的名篇、歌谣、菜谱、品牌,脑内了一下把它们统统换成“姥姥”的画面。

你们来感受下。

《姥姥的澎湖湾》

还记得那首台湾流行歌《外婆的澎湖湾》吗?南方孩子可能小时候的音乐课本里就有这首歌。随着音乐老师深情款款地歌唱,和外婆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如果把“外婆”都换成“姥姥”,画面感就是这样的:

那是外婆姥姥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姥姥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哪来的幻想,分明是毁童年啊!

姥姥桥

类似的儿歌还有《外婆桥》,来,让我们以后这样唱: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姥姥桥

外婆姥姥好外婆姥姥好外婆姥姥对我嘻嘻笑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姥姥桥

外婆姥姥说好宝宝外婆姥姥给我一块糕

童年灰飞烟灭……

周杰伦《姥姥》

还能想起周杰伦《外婆》的MV吗?

酷酷的周董在镜头前深沉地唱,眼底的温情是掩不住的殇。

但如果将“外婆”换成“姥姥”:

今天是外婆姥姥生日

我换上复古西装

载着外婆姥姥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兜风

车里放着她的最爱

找回属于是她的时年代

外婆姥姥她脸上的涟漪

美丽但藏不住压抑

外婆姥姥她的期待

慢慢变成无奈

从里到外透着一股让人蛋疼的忧伤。

姥姥也挺无奈的:“谁是你姥姥。”

《摇啊摇,摇到姥姥桥》

现在看来,张艺谋拍了一部多么具有前瞻性的电影,那时的上海“外婆”已经隐隐预见到今后要变成“姥姥”的命运。

湘西名菜“姥姥菜”

弗兰人:你过来,老子保证不打死你!

著名餐饮品牌“姥姥家”

也许改名后,再去“姥姥家”就不用等位了。

因为没人。

“狼姥姥”

“狼刚把话说完,就从床上跳起来,把小红帽吞进了肚子里。”

这是格林童话《小红帽》里的经典片段,曾让每一个孩子在童年的黑夜里颤抖,以至于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都要先看看她老人家是不是“大灰狼”。

但如果把“外婆”都换成“姥姥”,小编忍不住笑了……

“哎,外婆姥姥,”小红帽问,“你的耳朵怎么这样大呀?”

“为了更好地听你说话呀,乖乖。”

“可是外婆姥姥,你的眼睛怎么这样大呀?”小红帽又问。

“为了更清楚地看你呀,乖乖。”

“外婆姥姥,你的手怎么这样大呀?”

“可以更好地抱着你呀。”

“外婆姥姥,你的嘴巴怎么大得很吓人呀?”

“可以一口把你吃掉呀!”

乖乖,姥姥你好好笑哦。

鲁迅《社戏》

按照《打碗碗花》的改法,常驻初中语文课本二十年的鲁迅先生的《社戏》也可以变成这种画面: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姥姥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姥姥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姥姥要担心。

少年鲁迅急哭了,小编也哭了。

“姥姥”“外婆”你怎么叫?

好奇心爆棚的小编顺手搜了搜全国各地关于“外婆”,啊不对是“姥姥”的花式称呼。

当然是不完全版,欢迎补充。

中国北方称外祖母为姥姥。

上海话称外祖母为外婆(发音ngabu)

粤语称外祖父母为公公、婆婆。

闽南语不论是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都称阿公、阿嬷(也可较专一地称外公、外嬷)。

重庆方言称外祖母为嘎嘎,念一声。

湖北利川方言称外祖父母都叫嘎嘎。一般大嘎嘎是指外公,小嘎嘎是指外婆。

湖北武汉方言称外祖母为嘎嘎或嘎婆,称外祖父为嘎公或嘎爹。

湖南湘西方言,称外祖母为嘎嘎或嘎婆。

陕西渭南地区把外祖母称外婆。

如果词典真把“外婆”规定为方言,那小编也不想去争辩什么。

只不过……因为“外婆”是方言,就在课文里强行改成“姥姥”,把原作者的用词都生硬地替换掉,这不是很奇怪么?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河南的一篇报道……

上个月,郑州有一女士带着年迈的麻麻去逛超市,结果麻麻走丢了。

女士着急,跑去求助超市广播寻人:我麻麻只能听懂河南话,咱们可以用河南话广播吗?

超市工作人员:不行!只能用普通话!

据说事后超市解释,他们拒用郑州话广播,一是因为公共服务行业有使用普通话的规定。

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走失的老人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你又何必用普通话去做无用功呢?如果走失的是歪果仁,你也要强行广播普通话么?

另一个原因,据说是超市觉得用方言广播会“影响超市形象”。

……这我就不明白了,这是嫌自己的家乡话土??

好吧……无可否认,不同人对于不同的方言,的确会有听感上的好恶。也就是哪些方言“好听”,哪些“不好听”。

在微博上,也常有人对此进行讨论:

再熬夜就吃屎:你们除了标准普通话以外喜欢什么地方口音啊?我还挺喜欢京腔和粤语的,感觉听起来都好好听啊!!

海里有好多鱼:我超级喜欢重庆和四川人说话,让人开心的口音超爱!

_Fawks_:粤语就挺好听的

totoroys:吴侬软语

乐町东路:天津话也很有意思dr!!!!!

鹿有林:还有长沙话,贼亲切

陈至臻绝不熬夜:我喜欢上海话和南京话,就很糯的感觉

呢位林太k?:广东女孩子喜欢北京话!!!!哇那一口京片子真的不能再好听了

▲这是一个自带腔调的段子……

的确,对于方言咱们各有所爱,但是不喜欢自家的方言(或者认为“不够洋气”)就拒绝用方言广播,还怕影响了超市形象……那就太没必要了。

很多商场促销时会刻意用方言来拉近距离,许多城市的公交系统也在适当加入方言。这不但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反而使外地人觉得新鲜,让本地人感到亲切,不也挺好?

更何况,“方言”作为各地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瑰宝,如今也更为国家所重视,并加强保护着……

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启动一项为期五年的工程,记录并保护中国的“语言资源”。

北京语言大学一名学者说这是中国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所取得的成果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部20卷巨著,已于去年出版。

到年,相关工作将进入新阶段。汉语正从这种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yx/8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