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扬子晚报 >> 扬子晚报影响 >> 小小的善意

小小的善意

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2774.html

小小的善意

文/崔鹤同(上海)

我原来新疆的一个老朋友,已年近九秩。他每天都要给我发不少信息,他不聊天,专门发些热点新闻、历史掌故以及生活常识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其实,对这些“八卦”我是深恶痛绝的,我从不关心也无暇顾及。换着他人,我早就发出“警告”或“怒目相向”了。

但对于这位老先生,我不能,也不忍。老先生现在独居,虽然他有三个儿子,但身体尚健的他不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家务事雇用钟点工打理。他独守空巢,难免心里寂寞。玩手机发信息是他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事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也可能我是他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倾诉的对象。所以他每天都把他从网上搜到的认为有意思的东西发给我看。对此,我总是“礼尚往来”,收到他的那些“八卦”,我总是秒回:谢谢分享!并且附上开心或手舞足蹈的表情包,显示我非常欢迎而且乐此不疲的样子。

我想,这样他一定很高兴,也感到很有成就感。他的生活不再寂寞和空虚。反之,他会感到茕茕孑立,落落寡欢的。

我现在住的是石库门房子,?房是四家共用的。我发现每天早上或晚间做饭时,我里面一家灶头的老阿婆总是不开她家的灯。她的儿子在饭店当?师,媳妇在超市上班。老阿婆家在皖北,早年丧夫,没有任何收入,自然很节俭。所以只要她在?房有事,我的灯就一直亮着。尽管我的饭菜早已做好。有时防止她“疑心”,我过一会儿就去?房若有其事地干点什么,直等到她离开我才关灯。

虽然这算不了什么,但我总感到让她沾点“光”,她会有种小小的获得感,我的心里也会舒坦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件事至今我仍然“耿耿于怀”。那是年暑假。当时我在新疆库尔勒市一中任教。一天我应邀去喀什的《丝路》杂志社开笔会。记得我从库尔勒乘大巴到阿克苏,次日再从阿克苏坐大巴去喀什。临近中午,沿途茫茫大漠,赤日炎炎,尘土飞扬。当时车子又没空调,关着车窗,像蒸笼一样,闷热难当,汗流浃背。这时,后面有人给我递过来一片哈密瓜。谁呀,这么热心。我回头望去,原来是车最后一排座位上的一位维族老汉。他的双腿上垫着褡裢,正在用一把小刀分割哈密瓜。双腿随着车子的颠簸一颠一颠的。他分好一丫就向前面的乘客递过来一丫。真的,不多不少,车上每人都分到了一丫,包括司机。唯独他自己没有。他吮了吮手指,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

我感到那是我尝过的最甜蜜的瓜果,那天是我经历过的最甜蜜的旅程。那一丫月牙形的瓜片,像一弯金色的月亮,永远悬浮在我甜蜜的梦乡。

是的,小小的善意,是路边一朵绽放的迎春,是暗夜一盏晶莹的灯火,照耀和温暖着我们漫长的一生。

本文已刊年4月2日《广州日报》

崔鹤同,祖籍江苏建湖,曾支边新疆,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全国20位中高考作文热点作家之一,有诗作散见于西部文学、绿洲、绿风、丝路、新疆日报、天津日报、长江日报、青年报、澳门晚报等,已发表各类作品余万字,有文章分别入选小学和大学语文课本。已出版发行散文随笔集《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究竟在为什么而活》。

文字园主人简介:颜巧霞,80后,江苏建湖人,英语教师,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在《读者》《青年文摘》《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雨花》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百余万文字。已出版图书:《在缝隙里明媚生长》《为爱而生,优雅而立》《有一种爱永不迷路》《爱的眼睛和耳朵》等。

在自己的公号上瞎叨咕,不追热点,随意写点生活味的小文字,相当于日记。也欢迎全国各地爱好文学的读友向文字园来稿,文章需未发表过任何公号,曾发表纸媒的文章,优先选用。凡在文字园公号发表的文章略付微薄稿酬。投稿邮箱为: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x/12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