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日下午,《扬子晚报》社、南京粹朗诵艺术团、建邺区北圩路社区联合在江东门小学举行了“春风万古说雷锋“朗诵会暨《扬子晚报》“青少年成长营·母语艺术”项目启动仪式。
“青少年成长营”是《扬子晚报》于年开始运行的公益项目,目的是面向青少年开展各种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南京粹朗诵艺术团是南京知名文化公益团队。宗旨是“传播民族母语之美,传承中华优秀文明,传扬文化公益精神”。成立两年来举办和参加了二十多场活动,其中包括“最美母语校园行”,向乡村孩子传授汉语艺术表达技能。
年,《扬子晚报》“青少年成长营”和南京粹朗诵艺术团合作开展了广场诵读活动。
正由于双方理念与项目的契合,及成功合作的基础,故而决定共同创新举办“母语艺术”项目。宗旨是:向青少年传播汉民族母语艺术,提高青少年语言表达技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仪式上,《扬子晚报》社南京新闻部主任陈郁作主旨发言。
作为合作的标志,《扬子晚报》社将南京粹朗诵艺术团作为朗诵艺术活动基地。主任陈郁向粹朗诵艺术团副团长陆小莺颁发了基地牌匾。
同时《扬子晚报》聘请丁子老师任“青少年成长营”朗诵艺术总指导老师,负责“母语艺术”项目的专业工作。陈郁主任向丁子老师颁发了聘书。
丁子老师曾是资深主持人和电视编导,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语言艺术专家(包括有声语言和写作语言),也是南京粹朗诵艺术团的创建人和导师。
“母语艺术”项目启动后,年里,双方将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办好“广场诵读”、“最美母语校园行”等活动;二是重点围绕建国七十周年,策划组织相关活动;三是组建南京青少年朗诵团队,提高青少年语言表达技能。
“母语艺术”项目的启动,是双方原有项目的提升,更意味着南京开始产生一个新的、富有特色、层次较高的青少年语言艺术品牌。
今年三月份是南京粹朗诵艺术团成立两周年,这个项目的启动是一份厚重礼物,标志着这个团队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更意味着自身社会责任的加重!
相信“青少年成长营—母语艺术”项目在双方努力下,会办出成果、办出特色、办出影响!祝愿南京粹朗诵艺术团秉持“文化公益”的初衷,继续前行,愈发精彩!
(摄影:郑幼明、孙荣生、石婷等)
南京粹朗诵艺术团欢迎志同道合者加入!
条件:1、真心喜爱朗诵,具有一定朗诵基础;2、有公益心,乐于奉献,有团队精神;3、年龄18-56岁,身体健康;4、非专业人士(暂不吸收在岗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话剧演员等);5、尤其欢迎男性朗诵爱好者、青年朗诵爱好者。
报名方式: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s/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