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牌县中”的“高考逆袭”
江宁高中今年首次全市招生;去年首届小班化结硕果:高考上本超人
年高考成绩一揭晓,江宁高中令人瞩目的高考成绩就引发热议:文化考试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为人,突破大关,而含体艺类二本以上达线总计多达人!凭借着如此傲人的办学成绩,江宁高中在南京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受到“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普通高中高考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表彰。这也为她80校庆呈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成功秘诀一“老牌县中”理念不老
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成长提供适切性教育具有81年办学历史的江宁高中。近年来,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坚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做人、求知和创新奠基”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改革兴校、德育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策略,创新举措,以实施智慧教育为主线,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精心打造教师发展学校、智慧课堂、小班化教育、学生自主发展“四张名片”,全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工程”,培养了一批批出色的毕业生。
而作为南京老百姓心目中赫赫有名的老牌县中,三年前,江宁高中率先做起小班化试点改革,成为南京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名片。校长周世东一直锲而不舍地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新世纪适时提出“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成长提供适切性教育”的办学主张,积极开展有智慧生成的教育教学活动,将“转识成智”作为学校的办学使命。
“江宁高级中学的智慧教育,就是要‘转识成智’,帮助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和智慧生活奠基。”周世东这样阐述自己对于这所老牌学校创新办学的思考。
把学生推向活动的前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年3月,为充分引领学生的自我成长,学校深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制定了相关德育课程标准,明确了“三自”教育的主要途径。完善“课程渗透---环境熏陶---活动体验---管理保证---科研提升”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彰显生态德育特色。落实“将学生推向活动前台”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校每年的大型活动都由学生策划、主持和开展。以时间管理为例,江宁高级中学的学生无论是晚自习还是双休日的自主学习,从早晨7点进校晨读到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从周一到周六自主学习,在校的大量自主学习时间学生都能合理安排,独立而有个性的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
刘昂洋是我校届毕业生,高二时提前参加高考,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录取,他在给母校的老师来信中说到:“母校江宁高级中学的老师培们养了我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针对不同学科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让我应对这些大学课程时能游刃有余。母校江宁高级中学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还常常参照高中时的课程表,在相对轻松的公选课和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的切换中调整节奏,尽力做到统筹兼顾。”
成功秘诀二“老牌县中”教学有方
打造“智慧课堂”,小班化实验结硕果每年中考不仅是江宁的家长和学生争相报考的热点学校,很多南京城区的孩子也想进来读书,今年的新政就为更多考生提供了享受该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70%的招生计划面向江宁区招生,30%面向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原浦口区、化工园区招生。那么,选择县中读书,是不是就是因为传说中严厉的县中管理模式呢?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江宁县中这样的新型县中,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死抓读书”,他们更善于的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A智慧课堂培养“博智型”老师,让学生学习更高效从年5月开始,江宁高中提出“智慧课堂”的策略,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这个策略贯穿了“备课-教案-课堂”的全过程,以“问题、参与、体验”为核心。
在备课中,老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在考情、试题、课堂教学效果、训练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落实,研究其变化。教案的准备上,以精简为主,努力做到减负增效,选取精选、精编、精练、精讲的材料。每学期,围绕“智慧课堂”这个主题开展不同的活动,来促进教学:每学年的上学期,学校会开展“同题异教”活动,通过校级范围内优质公开课的展示,引领教师们自觉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学校对此还进行一定的评比,设立“博智”教学奖。每学年的下学期,都要举行以“智慧教学”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借机全面展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促进教师们不断钻研课堂、研究教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智慧的生成有赖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有变革课堂,才能打通学生‘转识成智’的主渠道。”校长周世东解析说:因此,江宁高中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倾力打造以“问题、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智慧课堂”。
B小班化教学实验结硕果,首届学生创造高考奇迹年9月,江宁高中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这在南京市高中学校中是首开先河之举,每个教学班人数由54人减少为40人,每一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节课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地提问题,充分地体验,充分地参与。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习目标预设问题,引导生成问题,真正起到助学和引领的作用。实行了一段时间,大多数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与教师、同学对话和交流,学会了合作,学科知识扎实了,素质得到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另外,年级实行A、B部管理模式,每个级部12个班。两级部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它们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同时还各有特色。每一个学生通过小班化教育享受更优质、更均衡、更个性化、更特色化的“适切性”教育,促进了每个学生的智慧成长。年4月举行的南京市普通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这种模式获得高度评价。去年,江宁高中首届小班化试点结硕果。年高考成绩刚刚揭晓,南京的家长群中就流传开了,老牌名校江宁高级中学首届小班化高三取得历史性突破:本二文化考试首次突破大关,达线人,加上体育、艺术类考生合计人,超出目标人。
成功秘诀三“老牌县中”课程创新
三大特色课程引领学生“转识成智”刚从江宁高中毕业的谭晓君是年高考南京文科第二名,对于高中的学习生活,她最大的感受是“从来不需要在外面上补习班”。在谭晓君眼里,母校江宁高级中学是一所老牌县中,但这里却没有题海战术、日夜补课的“县中模式”,学习的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没有在外面上过补习班,因为学校给我们自己的空间比较大,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谭晓君喜欢阅读,她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自由看书,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她带领学生会的同学策划开展了模拟青奥等一系列活动,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他人。
据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江宁高中在开齐开足围家课程的基础上,还大力开发和实施了数以百计的校本课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们的“转识成智”。具体来说:
A.拓展类校本课程
学校把拓展类校本课程列人学校的课程计划,每周两课时,通过课程建设来深化阅读活动,使特色走向常态。在原有阅览室的基础上,学校投资60万元,兴建了英语阅览室;为每个年级配置了阅览室,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有2万册,阅读课在学生阅览室上课。学校每学期对学生阅读进行2个学分的考核,三年累计得8个学分者方能获取毕业证书。
B.主题式校本课程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虽然不能接触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生世界,但他们的生命却孕育着巨大的可能性,教育不能扼杀这种可能性,而是要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能够时常“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主题式校本课程以社会热点为问题,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对热点的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人。
C.服务型校本课程
学校在实施服务型校本课程时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量身定制。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上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ys/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