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贵州大山里的院坝村一向宁静,这个暑假却热闹起来,因为在这个七月,这里迎来了河海大学“梦企航”暑期实践团队为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建设,同时给留守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陪伴,由河海大学14名大学生组成的“梦企航”团队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蟠龙镇院坝村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暑期实践。本次暑期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爱心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院坝村经济发展调研三部分。“我们知道了好多新知识,感觉世界很神奇。”“老师,夏天中暑是什么症状,该怎么处理呢?”“老师,突然流鼻血该怎么办?”,智慧百科之急救知识课堂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几个学生正积极向老师提问。“我们知道了好多新知识,感觉世界很神奇!”塘上小学四年级班的刘冬杰同学说,塘上小学地处偏远的贵州山区,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都严重匮乏,接触到的知识面较窄,但孩子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烈,学习接受能力较强,所以除基本的语数外辅导外,特地增添了智慧百科、手工、书法、演讲与口才、表演、心理健康等新颖的课程。智慧百科课堂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主题,主要为补充孩子们的急救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地理常识、组织同学们做一些科学小实验等。而手工课则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演、演讲与口才课程则锻炼了山区孩子的表现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因才施教、循循善诱,赢得了家长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塘上小学五年级班的黄江逃同学在给支教团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谢谢支教的老师们,不是你们我的梦想还没打开,是你们让我明白了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我想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不想让爸爸一个人那么辛苦。”“你想妈妈吗?”“很想很想妈妈,可是很多时候一年了也不能见到妈妈一次。”面对团队成员的关怀,朱琴抿了抿嘴,把头沉了下去。“那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呢?”“我想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不想让爸爸一个人那么辛苦,妈妈不在,爸爸为我们担起整个家,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好,以后才能好好报答爸爸!”朱琴是团队留守儿童家访名单中的一个孩子,她父母分居,父亲独自抚养六个孩子,朱琴排行第三,今年上四年级。朱琴的家只是一间简单的瓦房,父亲睡着一个木板,六个孩子挤两张破棉絮拼凑的床。即使这样,父亲仍坚持把六个孩子全部送到了学校,希望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在院坝村,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性格极其内向,不善于表达。团队成员在与之沟通的过程中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鼓励他们表达自己,不少孩子在谈话间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广大的农村需要当代大学生用科学文化和知识去带动经济发展。”“梦企航”支教团以前从没想过他们也可以为院坝村的经济建设献一份力。这个暑假在支教之余,团队应院坝村村干部的邀请,深入基层,翻山越岭走访村民,开展了“站在大学生角度提出如何促进院坝村经济发展”的主题调研活动。为了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团队成员走访了院坝村25余户村民代表,由于住户分散,交通不便,大家只能步行。通过村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派驻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第一书记”李章伟提出了“茶叶致富路”的思路并在店盘村初步实施。一次,团队成员头顶烈日翻山越岭近一个半小时,来到店盘村茶厂,向茶叶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朝文了解了院坝村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真感谢你们这些孩子,愿意吃苦到我们这边山里。大山里就是缺少像你们这样充满激情与爱心的年轻人呐”杨朝文一边热情地让大家品茶,一边高兴的说。李章伟书记更表示:“广大的农村需要当代大学生用科学文化和知识来带动经济发展,去帮助乡村创造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用心投入支教,用真挚朴实的感情温暖山区儿童的心灵,给孩子们带来丰富多样的知识,在感情、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在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协助下,团队成员切身体验到了院坝村淳朴民风,并着眼于院坝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活跃的思想为山村发展建言献策。(黄溢)
原文链接
扬子晚报:
河海大学“梦企航”团队赴六盘水市院坝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ys/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