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三斤粮票记了一辈子,七旬退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57年前,一位老师资助一位农家学子3斤粮票帮他渡过难关,这件事情让他铭记一生。近日,70岁的安徽读者杨友惠致电扬子晚报热线—,希望本报帮助他寻找恩师唐定安。1月25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无锡市公安局的帮助下,联系到唐定安的家人,但很遗憾地获悉:唐老在上个月去世了。“留给我深深的遗憾,我还有很多话要和老师说。”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这位七旬老人难掩失落。他告诉记者,年他读初中时家中遭遇水灾,他差点辍学。当时自己生活也不宽裕的唐老师塞给了他3斤粮票,帮助他复学,“过了这么多年,那张粮票一直刻在我的脑子里,而唐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对学生的照顾与爱,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多年后,杨友惠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并且一生都在追随唐老师的脚印,守着三尺讲台,为教育奉献一生。

山村中学来了位英语教师

报到那天,他被挑夫顺走了行李

年,一位中等个头、方脸的年轻人,与几名挑夫一起走在安徽安庆的乡间小道上。年轻人叫唐定安,他辗转几日,坐车到安庆枞阳县浮山中学,一所创建于年,位于偏远农村的学校。

“唐老师第一天到校报到的路上,行李就让挑夫给偷了去,他只好只身一人到了学校。”在杨友惠的记忆中,当时条件艰苦,没有通公路,老师只能坐车到距离学校10多公里处停下,步行到学校,“谁知道挑夫挑着唐老师的行李跑了。当时,在校师生几乎都知道这事。唐老师究竟丢了多少财物,我们都不知道。”

杨友惠说,尽管这样,但很少听到唐老师抱怨什么,也没有影响他留在学校上课的热情。“我还记得第一天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轰动了学校,同学们开心极了,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英语老师!”上世纪60年代英语教师很少,更别提是在偏远的山村中学。杨友惠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年初,全班的英语是一位来自上海的语文老师教的,这位老师调回上海后,唐老师正式接棒,成为当时学校仅有的三名英语老师中的一位。“唐老师很内向,不善言辞,但与学生们相处得很好。他上课非常认真,有学生发音不标准,他就一次次纠正,不厌其烦,从来不发火。”家中断粮,辍学一月有余恩师塞给他一张3斤粮票杨友惠说,当时自己以总成绩第一考入了浮山中学。他憧憬着未来可以走出大山,继续学业。但是,初二那年暑假,严重的水灾把自家的粮田都淹了,全家断粮,“当时家里人饭都吃不上了,更别说让我上学,那是我人生遭遇的第一次低谷,9月1日开学在即,我只有在家偷偷流泪。”杨友惠说,那时候上学必须上交粮票给校食堂。9月1日开学那天,因为没有粮票上交,他只好躲在家中干农活。班主任来家中寻他,随后师生、亲戚也都伸出援手。开学一个多月后,杨友惠回校了。“回校那天,唐老师塞了一张3斤的粮票给我。他没多说啥,就一句‘粮票你拿着’。现在的孩子根本没见过粮票,也不知道那时候粮票对人们有多重要。”今年70岁的杨友惠仍清晰记得,当时他用唐老师给的粮票去食堂换好饭票,同时还交了1毛7分的米钱和3分钱柴火费,就这样得以继续学业。粮票资料图“当时,唐老师刚到学校不久,遭遇行李被偷,一定损失不小。那个年代粮票很值钱,馒头、米、面等吃的都得靠粮票去换。谁家的粮票都很紧张,老师当时的生活也很困难,3斤粮票是他从嘴巴里省下来的。”这让杨友惠一辈子难以忘怀。杨友惠说,那时候班上有比自己大七八岁的同学时常会欺负他,“唐老师总是站出来制止,他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杨友惠告诉记者,唐老师对他的学习也很关心,有一段时间,他放松了学业,整天只看课外书,成绩下降。唐老师就找到他,鼓励他振作起来,唐老师那句“无论在什么年代,知识始终有用”让杨友惠铭记一生,激励着他坚强面对一切,为了目标克服万难。也正是那时,一颗种子深植在杨友惠的心中:“我要成为唐老师那样的人!我要当一名教师!”

杨老师

“长大后,我成了你”同一所学校,坚守同一座讲台年,从枞阳县浮山中学毕业,杨友惠先在农村干农活、学手艺、谋生活。但是,因为内心深处始终想成为一名教师,他不放弃任何学习、考试的机会。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直到年,他成功地被杨湾中学招录为代课老师。再到后来经过安徽师范大学四年制函授中文专业学习,年12月杨友惠顺利拿到了毕业文凭。年,35岁的他参加枞阳县招干考试,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教师岗位,光荣地被录取为一名教师。杨友惠说,他最想与唐老师分享的便是在杨湾中学教英语的成果,“年,我班上一名学生,中考英语单科成绩获得了全县第一。后来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外语专业。”杨友惠自豪地说,这位学生向他报喜的信件至今保留在安徽老家,“所有的成果,都要感谢唐老师为我打下的英语基础。”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指引,年,杨友惠被调到母校浮山中学,“唐老师如果知道,母校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扩建,条件改善了不少,一定很开心吧。”如今的学校已经不是上世纪60年代的模样,但杨友惠总记得唐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过的那些角落,每过一处,老师的叮咛犹在耳边。在母校任教的近8年多里,杨友惠一直想找到唐老师的去向,但他翻遍了档案资料,始终没有找到。“之后我调到了县教育局,也还是没能找到他,只知道唐老师是江苏人,听说是年离开浮山中学的。”就在最近,杨友惠从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s/11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