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又曝猛料,但今天我只想吹爆这个l

作者:水门鼬

来源:繁华事(ID:fanhuagushi)

“电视剧都是骗人的!咬舌自尽根本没用!”

朱铭骏回忆起7年前的自杀,有点愤慨但又庆幸是骗人的。

他咬断了三分之一的舌头,下唇也咬了2厘米的伤口。

脸肿成了两倍大,嘴唇也肿得老高。

但是没死成。

此时距离住进ICU已有两周,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我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

全身上下每一根神经,都在疼痛。

他睁不开眼睛。

四肢无法动弹。

在昏昏沉沉中,他能听到很多声音。

“植物人。”

“很难救。”

“已经没有意识了。”

“17床的这位还没走啊。”

……

他想争辩:“我不是植物人!我也想走!”

但他发现张不开嘴,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为了防止再咬舌自杀,护士给他加了一个口栓。

后来,他放弃了咬舌自尽。

万一又没死成,舌头还没了,那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了。

但想死的念头,还是萦绕在心头。

他提出安乐死。

母亲一听就掉眼泪,坚决不同意。

眼看着一天一张病危通知书,父亲决定让儿子从ICU转出来。

希望最后一段时光,至少能陪伴着儿子。

出乎意料的是,朱铭骏的状态开始好转,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

7年后,他依然不能动弹,只能躺在床上。

但他做up主爆红,又当上心理咨询师疗愈别人。

成了感动无数人的励志人物。

可他还是更喜欢曾经的自己,那个意外发生前的自己。

意外发生那年,朱铭骏22岁。

入职不到1年,是一个帅气的消防员。

那是年7月9日,单位组织了一场消防演练。

朱铭骏不慎从2米高的双杠摔落,脖颈处着地摔断。

一度昏迷不醒。

多亏当消防员练就了一个好身体。

3个月后,朱铭骏还是活了下来。

但也只是活着。

头部以下全部瘫痪。

脖子开了一口,插了一根塑料管,管子另一头连了呼吸机。

曾经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出色。

人的体能比赛中,他能拿到三人团体亚军。

如今连话都说不了,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

家人挨个指着26个字母,和朱铭骏沟通。

比如指到字母H和S时,朱铭骏眨眨眼表示“喝水”。

但这种沟通方式,仅限于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基本需求。

从救人到被人照顾,身体和心理的落差非常大。

图源:扬子晚报

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不得不”活着。

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后来,他跟父母要了iPad,咬着电容笔戳屏幕上网。

他加入了两个贴吧,“截瘫吧”和“绝症吧”。

不久,他会在这里遇到一个贵人。

但那时他还一无所知。

每天80%的时间,朱铭骏都在浏览贴吧中度过。

贴吧的话题永远只有两个,要么是抱怨,要么是女人。

原本是想看看有没有更惨的人,让心里好受一点。

但朱铭骏越看越烦躁。

“没有意义啊!聊这些有什么意义。”

对朱铭骏来说,要么死,要么有意义地活着。

但那时,他两个都实现不了。

那段日子,朱铭骏浑浑噩噩。

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每天就是那个样子,比死了好不了多少。”

只能一直劝慰:“你要好好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没什么不可能。”

为了生存意义,朱铭骏思索着各种“可能”。

找份工作,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能。

但是只有头和嘴能动,到底能做什么呢?

他尝试了淘宝刷单、打字员等工作。

但用牙咬着电容笔打字,效率极低。

咬得满脸通红,但工作量不如双手打字的人干一个小时。

一整天下来,最多能赚30元。

但他想不到还有什么工作能做。

图源:北青深一度

直到年,贵人出现了。

一名心理咨询师看到朱铭骏发的“负能量贴”,主动添加了他。

给他开导。

给他介绍心理学。

“读着里面的文字,减轻了我心中的痛楚,于是我迷上了心理学。”

朱铭骏与心理学“一见钟情”后,一发不可收拾。

买专业教材。

买网课。

用嘴咬着电容笔,逐字逐句做笔记。

日复一日。

经过一年的自学备考,终于在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朱铭骏开始在家里营业。咨询价格是每小时元。

这是一个中等偏低的价格。

不过这份工作让朱铭骏找到了意义。

他印象最深的客户,是一个截瘫患者的父亲。

儿子16岁瘫痪,那个父亲和妻子辞职照顾。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给儿子活动按摩四肢,一直忙到儿子入睡才能稍作喘息。

第二天又重复。

来咨询时,已经持续了整整四年。

那个父亲备受煎熬:“每天心里空落落的,不想和任何人说话,有时会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大雾笼罩的地方,黑漆漆的。”

朱铭骏听完,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何尝不是这样。

一方面是担心儿子。

另一方面是没有了个人生活。

他把受伤后写的日记本,拿给客户看。

日记是用嘴咬着笔写的,记录了父母照顾他的经历和感受。

他建议那个父亲跟儿子交流一下,听听心里话。

一个多月后,朱铭骏收到一条感谢信息。

那个父亲和儿子达成一致。

夫妻两人请了一个护工,找了新工作,重新开始生活。

因为特殊经历,朱铭骏对来访者的内心,更能感同身受。

朱铭骏说:“和他们的对话更像是一种经历交换,对方因为我受到鼓舞,我也被反向治愈。”

他接触的客户越多,越觉得适合这份工作。

现在,他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有工作,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这一切,是朱铭骏曾经完全不敢想象的。

受伤之后整整五年,他几乎不用任何社交媒体。

和至亲好友,全部断了联系。

亲戚来了,也不太想见。

时间一长,越来越不敢和人说话了。

他说:“已经处于一种‘社会性死亡’的状态了。”

直到年考完证,他不得不面对人。

为了练胆,家人每天晚上推着他遛弯。

去广场。

去体育馆。

哪里人多去哪里。

脖子插着塑料管,带着呼吸机。

一开始,朱铭骏低着头,也不敢与人对视。

只能硬着头皮接受陌生人的“审视”。

图源:扬子晚报

慢慢的,竟然变得小有名气了。

很多人围着他问这问那。

后来,干脆买了音响,在广场演讲。

讲经历。

讲心理学。

不少人听完演讲,还留下来陪他聊天,给他按摩。

甚至跟他互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s/11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