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走进九龙口九龙口遐想

《九龙口遐想》

作者:周桐淦

一片芦荡水乡留

一网撒出晚霞来

连着霓虹飘进楼

……

漫步在建湖公顷规模的九龙口湿地景区时,耳边飘来女高音歌唱家张其萍充满感染力的《九龙口》的优美歌声,因为领受了为景区发展出谋划策的盛情,不由你不心潮激荡,引发众多奇思怪想。

假如九龙雕塑喷吐泥浆……

九龙口地名来源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是,一条巨型黑蠎老是在此兴风作浪,荼毒百姓,东海老龙王得知,派出九子——九条青龙前来降服。九条青龙年轻气盛,一路高歌讨伐而来,九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就是九龙征讨的轨迹。黑蠎老谋深算,以逸待劳,埋伏在今日的九龙河口。双方遭遇后一阵天昏地暗的厮杀,最后同归于尽,尸首绞在一块,留下了今日的九龙墩,从此也就有了各种版本的九龙传说,有了景区内已具雏形的龙文化博物馆。

景区负责人介绍,龙文化博物馆以收藏“龙”标志的文物、工艺品为主,也有以九龙为内容的文化创意。譬如,邀请著名书法家徐利明书写了九帧不同字体的巨幅“龙”字。譬如,每位到访的书画家都留下了与“龙”有关的作品。譬如,景区正在邀请雕塑大师吴为山创作九龙雕塑,九条巨龙造型各异,散落在独立的景区,遇有节庆或大型活动,可以喷火、可以喷水……我接着追问,可否喷吐泥浆?

大家笑了,以为我是玩笑。

其实,泥浆里为何不能有游乐文化呢?我的记忆中就有难忘的一页。18年前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的依瓜树瀑布下山,山脚下一个叫不出名的小镇旁,一座长宽约20×8(米)的长方型红土泥浆池内,七、八个南美少年一字排开,在过膝的泥浆池中比赛前行。到达终点时,除了忽闪着的眼睛看出人样,其余都是泥浆和红土地的世界了。好在顺流而下的溪水就在旁边,小家伙们一阵冲洗又冲向泥浆池了。

说实在的,当时真有点跃跃欲试,这不就是我们苏北地区40年前的水田文化吗?农耕时期,我们的上一辈在沤田里犁地、施肥、栽插、收割,不就是一种放大了的泥浆文化!况且,我们儿时的“橡皮泥”是浓缩的泥浆,九龙大战黑蟒绞起的是稀释的泥浆,延伸一下,原生态“橡皮泥”可以游戏、娱乐、可以泥塑、泥雕,而泥池、泥浆的魔方组合,则是水乡独有的拓展运动。因此,如果我们的九龙雕塑和泥浆文化结合起来,在九龙湿地每年夏季创办一个“九龙泥浆节”,肯定别具情趣,应列中华第一!

假如复活一条沙溪老街……

现在的九龙口,历史上是名为沙溪的老镇。史料记载,沙溪老街虽偏于黄海之滨,但水路交通紧连附近的兴化、高邮、宝应、淮安和阜宁、盐城等重镇,因此,商铺林立,贸易繁忙,石板大街上南来北往,人流如潮,一条老街交易行当的记载,就是一座九龙口民俗文化的大观园。从码头算起,有送“鱼虾鳖蛋蟹、柴蒲菱角藕”的海鲜船,有以客运为主的帮船、渡轮。街头有专司水产生意的渔行,交易粮食的粮行,送往迎来的茶馆、酒楼,有颇具规模的船厂、瓦厂。有理发店、浴室、茶炉、熟食店,有糟坊、油坊、染坊、豆腐坊。有铁匠铺、木器行、竹器行、银匠店,有修锅的、锔碗的、绱鞋的、算命打掛的。等等、等等。

我想起年6月的一次韩国之行。接待方安排的内容之一是参观朝鲜族民俗村。民俗村座落在仁川机场附近,从寨门口载歌载舞的迎接开始,就尽显朝鲜族乡村特色。民俗村内,游客可以体验种植采摘,酒坊酱坊内可以随意品尝,村内小街上的店铺与上列沙溪老街上的排列大同小异,留下特别印象的一是婚俗馆,二是丧事馆。婚俗馆内的互动常常引来一片笑声,表演队伍中从新娘、新郎到乐手、轿夫,游客都可替换体验,而每一次互换,都是一个带泪笑点的产生。丧事馆让人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特别是“跌入”18层地狱的恐怖。和汉族民俗文化相仿,朝鲜族民俗文化中,人死后也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再转世投胎的说法。哀乐声中,声光电营造了将“死者”(游客)送上望乡台的氛围,不知不觉中,持刀的“小鬼”带你一道跌入18层地狱,上刀山、下油锅,等你一身冷汗伴随婴儿的啼哭重回“人间”时,同行游客“劫后重逢”的喜悦,特别、特别地强烈。

说来也巧,一次在盐城的海盐博物馆,我把我在韩国民俗文化馆的这番感受,与省文化厅一位副厅长交流时,这位分管负责人说,江苏各类专业博物馆很多,但有特色、有内涵的民俗文化馆很缺。因此,在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老行当日渐消失的时候,九龙口湿地景区复活一条沙溪老街如何呢?那将是一座填补空白的苏北民俗文化村、或曰黄海民俗文化村!

作者简介

周桐淦,江苏姜堰人,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西飞的云鸟》、《啊,多难的公理》,论文《陈奂生论》、《张一弓创作得失论》等。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晚报》副总编。

我知道你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ys/10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