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站了一辈子马路,他倒在了岗位上

2月7日,离农历除夕,还有四天。江苏苏州园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民警刘道华却在执勤时突然晕倒,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因公牺牲,生命定格在了57岁。

1月28日开始,他就坚守在安检任务最繁重岗位上

沪宁高速园区出口查报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东大门”,春运安保的“桥头堡”,进入春运,车流不断增大,安检任务繁重。有着多年高速公路执勤经历和丰富的城市道路管理经验的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湖西中队一级警长刘道华主动请缨,值守查报站。从1月28日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

16时20分,正在执勤的刘道华突然晕倒,救护车呼啸而来,双眼紧医院抢救。18时30分,刘道华站完了他的“最后一班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终年57岁。

“他总是最早到队里的那一个”

“我们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岗站高峰,老刘基本7点不到就到单位了,是队里到的最早的。”王连家说。

王连家是部队转业干部,年开始与老刘搭档共事,在他眼里,比自己大22岁的刘道华,就是队里最亲切的长辈。老刘从来没有豪言壮语,但就是每天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一直都是他等别人的,从来没让别人等过他。”苗永兴说。苗永兴是湖西中队的一名辅警,是老刘的工作搭档,他们从年开始几乎天天都在一起。苗永兴还记得不久前,因为“八省联考”,他6点半就提前到达单位做准备,迎面碰到了从外面回来的老刘。他惊讶地问,这么早你去哪里了?老刘说,我5点就来了,已经把孩子们的考卷护送到考场去了,这下就放心了。简单收拾一下,又和小苗赶去早高峰的执勤点了。

车管业务文员樊佳思的手机里跟刘道华最后的聊天记录是1月26日,凌晨5:21分,老刘就已经整装待发,在等小樊。他们要前往辖区危化品重点单位,赶在企业上班前检查单位车辆车况,开展驾驶员春运期间的安全教育培训。

“他每天准时在工作群里报告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情况,比闹钟还准时。”中队长董昕说。队里有照顾老同志的不成文的规定,年满55周岁就不再要求“站高峰”执勤了。老刘不认可,他觉得一个萝卜一个坑,本来队里就人少,只要他还站得动,就必须站。

“医院,这次没能把自己救回来”

年9月,现代大道凤鸣街路口,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突发癫痫、生命垂危。由于来不及叫救护车,刘道华医院,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年底,一辆私家车向正在执勤的刘道华求助,称车内的孩子突发疾病,医院抢救。正值工作日晚高峰,送医的车辆被堵在了路口,刘道华一边呼叫大队智能交通平台远程调整交通信号灯,迅速开启“绿波”护航,一边驾驶警车沿途护送,将患儿及时送进了抢救室。

从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道华在执勤岗位上救了数不清的人民群众。“那么多次采访,都是因为老刘为病人开道送医,有严重烫伤的小孩、有高烧抽搐的病人、有昏迷的老人,但他们最后都被救回来了。可是,这次他没能把自己救回来。”刘道华的一位朋友哽咽地说。

“我们队里没有他搞不定的纠纷”

“听说您是在我家门口执勤的交警叔叔,感谢您一辈子的辛勤付出,您一路走好。”在“平安园区”微博上,网友RICA留言道。

每天早上7点半到9点,晚上4点半到9点,在星明街-现代大道的路口,刘道华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站在路口北边绿化带的位置。这个路口位于园区主干道,也是湖西交警中队的示范岗,车流量大,附近有CBD和学校,上班族、孩子和接送孩子上学的老人特别多。这个方向来的汽车、电动车最多,碰到老人或学生过马路,他总是第一时间把车拦一拦,上前把老人孩子护送过来。每天经过这个路口的人们,虽然步履匆匆,但都记得有这样一个脸圆圆的、皮肤黑黑的老交警。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湖西中队,乃至园区交警大队的年轻民警、辅警来说,刘道华是他们工作的“主心骨”、业务的“带头人”。

刘道华总是乐呵呵的,队里的纠纷没有他处理不了的。遇到群众交通违法,他总能用幽默和气的方式去纠正。不久前,在他执勤的路口,一个小伙子骑着电动车带着女朋友,遇到黄灯闪烁、绿灯即将转红灯时,在女朋友的怂恿下,没有减速,直接闯了过去。“小姑娘,你这可不行啊,你这是在要男朋友的命啊,以后的幸福生活不想过了?”老刘的一番教育,羞红了这对骑车带人“闯黄灯”情侣的脸,向老刘保证以后肯定不会这么干了。

在同事的眼里,老刘还有个很神奇的技能。他不仅能听懂,还会说好多地方的方言,能把话说到群众心里去,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一次交通事故警情中,一辆汽车右转时与一辆电动车发生了碰擦。按照道路交通法,应该是汽车负全责。老刘到达现场的时候,双方正争得面红耳赤,汽车驾驶员情绪激动,用河南方言在大声争辩,根本听不进劝解。场面一时僵持,老刘听了一会儿,突然用河南话冒出一句“白慌,恁有事慢慢说!”听到熟悉的乡音,驾驶员愣住了,用家乡话问:“恁也是河南人?”老刘笑呵呵地也没否认,开始用河南话和他唠了起来。在聊天中,驾驶员平了心气,渐渐也把老刘的话听了进去。最后,他拍着老刘的肩膀说:“中,今天听恁的,我的错,恁开单子吧。”

“马路上都是群众,群众的事情没有小事情。”“做交警要自己去找事情做。”这是老刘常挂在嘴上的话。因为不会用电子支付,老刘总是习惯在警官证里夹个几十块零钱。苗永兴回忆说,有一次在东方之门附近巡逻,碰到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摔倒了,半天不爬起来。老刘赶紧把巡逻车停下,把小伙子扶起来。发觉小伙子手擦伤了,情绪也很低落,老刘跟他唠起了嗑。小伙子说自己是刚从外地来苏州打工,日子有点艰难,身上没什么钱了。老刘从警官证里拿出几十块钱塞到他手里,说:“小伙子,多大点事,好日子在后面呢,拿着,赶紧去买个创口贴。”还有一次,老刘处罚了一个违章的外卖小哥,正好到了饭点,觉得孩子也不容易不忍心,拉着他就去了对面的面馆,一起吃了碗热腾腾的面,暖暖的。

“我们在巡逻的时候经常碰到群众的车抛锚在路上,老刘总说,你去把方向盘,我在后面推。”苗永兴有些哽咽了,“他从来都是那个在后面推车的人。我想去帮他推车,他总是催促我快去把方向盘,路中间危险,赶紧把车推到路边去。”“就在今天中午,我看老刘没有午休,在洗一辆电瓶车,就问他是你自己的车吗?他说,不是,是单位的电动车,洗洗干净上路,不能丢了交警的形象!”跟他搭班在卡口的巡特警大队的辅警顾黎亮说,“听说他一直抢着把最累最脏的活都承包了!”

“有他在我们就有热水喝”

走进湖西中队的办公室,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八张桌子,老刘的位置在最角落里,桌面上放着一个他还没来得及吃的苹果。

“有老刘在,我们就有热水喝。”办公室的文员樊佳思说。交警中队的民警没有“内勤”,全部都是“外勤”,很少有时间待在办公室里。刘道华每天第一个到单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烧一壶开水,烧好后放心地出发去站早高峰。等到其他同事们来到办公室上班时,就有烧好的开水可以喝了。记忆中,有老刘的每一天,同志们都没烧过一次水。

在队里,刘道华是年纪最大的,他把青年民警当做孩子一样宠着。年轻民警们提起他,用的最多的词藻是“老顽童”、“天真”、“像个孩子一样”、“可爱”。他总是乐于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大家,一说起工作的事情,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他也总是愿意做兜底的那一个,常对青年民警说:“你们往前冲,我给你们殿后。”每年春节,交警中队都有一个卡口的岗位任务。由于中队的民警很多都是外地人,老刘就主动站出来说,“你们平时那么辛苦,过节了回老家陪陪父母吧,我是本地人,春节的岗我来站。”今年也不例外。

“老刘是我们中队的‘超级替补’,大家都说他是‘最佳第六人’。”张云峰哭着说。张云峰自14年从部队转业到交警中队,在长期的工作中和刘道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刘道华的家距离中队很近,近到只隔一个路口。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或者紧急任务,其他同志赶到单位需要时间,老刘总是第一个冲上去顶上去。“他在家里休息的时候都把对讲机开着的,担心有什么紧急情况,有情况就立刻出发。”刘道华的妻子说,“我总看见他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的马路出神,问他在看什么?他说,在看路况,这些道路都是我们辖区的啊。”

对老刘来说,这些大大小小、川流不息的街道,他站了太多年,已经站出了很深的感情,他的家在他的辖区,他的辖区也是他的家。

生日是五一劳动节,冥冥之中,他就是为了奉献而生的吧

“我有点不舒服,进去坐一下。”2月7日下午,正在执勤的老刘跟同事说完这句话,走进了岗亭。他就趴在那桌上,再也没有醒来。在最后的时刻,对讲机里同事们还在紧张地站高峰,他的老花镜就在手边,手机不停地在响,留下了一串未接来电。

打开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nr/11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