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会写日记的ldquo小白rdq

看到赵安然这个名字,

很多人都会猜测她是谁?

评委?作家?老师?

都不是,

赵安然是参加第二届作文大赛的选手

并且获得了高中组决赛一等奖

从万人的大赛中脱颖而出

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现在的她是一名大二的学生,

高中从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后,

被保送到中山大学,

现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史专业。

写作与我

赵安然

初遇写作,狭路相逢两败俱伤

大约一年级的时候,汉字还没识得几个,老师便要求我们写日记了。我的第一篇日记是这么写的:“妈妈说明天带我去恐龙园玩。”就只有一句话,还夹带着不少拼音。几天后拿回作业本,老师没给等地,只是在下面留言“日记要写当天的事!”。那时候懵懵懂懂的,就另起一页写:“妈妈今天有事,说下周带我去恐龙园玩。”以为这样就可以了。谁知再拿回的时候,还是没有等地,老师写着:“你的日记呢?”

这便是我和写作最初的相遇了,狭路相逢两败俱伤。那之后对日记周记之类的作业感到很是棘手,每次都要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我的父母很是不解:两个中文系高材生的孩子,怎么连一百字不到的小作文都搞不定呢?他们或许是心疼我完成不了作业,又或许是看不下去我伏在案头抓耳挠腮的滑稽景象,便忍不住帮我想主题、理思路、遣词造句,而我也很开心,每次只要跟在他们屁股后面问“然后呢?”“下一句呢?”,再听写下来就行。

无从下手,不如尝试记录生活

但是这样做实在是太不道德了!他们大概也感到有失公允,所以也就换了法子,开始将我的思路从“完成作业”转移到“记录生活”上去:白鹭洲的野餐、梅花山的踏青、玄武湖畔柳树抽出的新芽、石像路上银杏染黄的砖块……这些不都是可以记录的事情么?只要把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便是好的开始了。如此,再去考虑该怎么表达确切,怎么渲染更生动,这些雕琢修饰的技巧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也就自然而然的熟练起来了。

我后来偶然找到最早那个作文本,发现记石像路银杏的那篇日记最后,还用透明胶带贴了一片金色银杏叶,仿佛担心自己笔力不足不能还原那景象,又像是为老师看不到银杏叶而遗憾,或许还带着几分分享和留念的含义。这样大胆而童稚的行为,真是只有那时候才有。

可惜慢慢的大家都忙起来了,某一天我惊觉,周末的固定出游没了,“口传心授”也不需要了,原来我已经长大了。

回头看,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输出”

如果现在问我:写作究竟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输出”,一种相当独特的“输出”。当孩子在学校学习时,他去了解记忆任何内容,本质上都是一种“输入”,我中学的校歌中是这么唱的:“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知识的营养”,确实是十分恰当。而在写作中,孩子才有机会将自己主观的认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美术和体育等也有,但不如写作直接明确)也正因为如此,写作变得格外难以评判和具有争议性。

所以,是不能以太应试的方式看待写作的,而是要去培养对文字的感知力,去通过写作验证文字的力量。我的生活是肆意快乐的,我的内心是敏感浪漫的,那我的笔就要追求与之匹配的诗意与气质。如此,我的体会才可以被他人体会,我的存在也就有了证据。

当孩子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会发现“输入”的机会开始变少,而更多的场合要求他们去“输出”。很多人此时惊恐地意识到,自己并不会写东西。他们的笔总是干巴巴的,在纸上划不出漂亮的墨迹,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脑袋也是空空如也,好似多年没有开垦过的土地那样一片荒凉,生活中也在没有新鲜的事物注入了,既没有输入也没有输出,就像是一片死水。当一个人的心灵和文字都失去了力量,那他的生活除了重复又剩下什么呢?这就是最糟糕的情况了。

回忆参赛,写作的快乐由心而生

转眼间,参加扬子晚报作文大赛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这确实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我后来也经常回忆起那三个题目:《羞愤》《我知道他存在》《谁谋杀了浪漫》。如果再让我去写,我会如何写呢?他是谁?谁又是谁?是怎样的存在和怎样的浪漫?想着想着,又多出无限的趣味和可能。

同样是在那个作文本上,有一篇写将军山郊游观路边野花的周记,最后结尾是“野花的开放,不是因为风吹草长,而是因为她有一颗想要开花的心”。说来惭愧,这句话也是我母亲在山上散步时说给我的,我只是堪堪记下来而已。不过,我想用在这里结尾也是十分合适的:写作的动力,不是任何外界的压迫,而是源于一颗想要记录和分享的心。

她的作文“谁谋杀了浪漫”

如今读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谁谋杀了浪漫

赵安然

 人们叫我“谁”。

  我人生中最了不起的事便是制定并实施了“杀死浪漫的伟大计划”。成功杀死过三只浪漫。

  这是我最引以为豪的成就,在此略述二三笔,以供后人瞻仰。

  我杀死的第一只浪漫是蜗居在我家里、潜藏了许多年的浪漫。那时我还尚未成年,从出生开始算起,在那幢房子里住了大概有十五六年了。但那只浪漫恐怕比我还要年长。从我有记忆起,它便有如毒气一般弥漫在每一寸角落。父母虽从未意识到它,但也不排斥它。往往他们温柔而愉快地开怀大笑时还不知晓浪漫就正与他们面对面。

  但我对这只浪漫深恶痛绝。当它飘过的时候,父母便会格外得啰嗦。他们会做许多不必要做的事、说许多不必要说的话。他们在白天拉开窗帘,让刺眼的光线射进来。还有窗户,他们把它打开,于是风便吹了进来。晚上他们便布置下烛光晚餐,调开收音机听那些能让他们随着节奏打转儿的音乐,他们把平日里安静的房子变得吵闹不堪,惹得我心烦意乱。我仿佛能看见这只浪漫脸上阴险狡诈的坏笑,以及它那日益壮大的身体。

  我在这种叫人作呕的环境里忍受了很多年,心底却日复一日地算计着,这是一只成熟、强壮的浪漫,一刀一剑很难将它完全砍死。只有耐心地慢慢地磨。不仅要学会及时关上窗户、拉好窗帘、关闭音乐,还要抓住时机打断父母的啰嗦,刻意避开他们的慰问和关怀,以及那些聊天、一起吃早餐晚餐的邀请。开始时还会为他们受伤的表情而愧疚不安,可一想到自己的伟大计划,便要求自己狠下心来,久而久之心里也就逐渐麻木了。

  十八岁的时候,第一只浪漫终于磨耗殆尽。家里变得很安静,失去了所有的嘈杂与喧闹。我心里充满了骄傲,恍惚间听到有什么破碎的声音,我猜那大概是束缚我的一条锁链碎了。同年,我背着包离开了那幢房子,只身前往异地,而父母只是叮嘱了几句,就再没多做些什么了。

  第二只浪漫杀得利落干脆。彼时我在另一个城市里读大二,那时与她已经谈了一年多。这是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乖巧懂事。美中不足的是,她似乎对浪漫格外敏感喜爱,一开始我们还只是聊聊天,互相了解,我也没有发现任何异端。关系稳定后,我们按照正常的步骤一起看电影,吃午饭,秋天一起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散步,金黄的银杏叶踩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切直到我突然发现她身边那较之先前成熟了不少的浪漫时戛然而止。我可以履行公共意识里身为一个伴侣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但却无法忍受那有如毒气一样的浪漫,我感觉到一股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在召唤我解决掉这只浪漫,不惜一切代价地尽快解决它。

  当我在一个午后最后一次约出她时,心里并没有什么难过与不舍。我一面想着这大概就是诀别了,一面又为完成了杀死浪漫的使命而轻松。我看着女孩不解的目光与踩着银杏叶远去的背影,心里为那个“杀死浪漫的伟大计划”悄悄添上了一笔。

  我逐渐意识到空气中那一直弥漫的、若有若无的浪漫其实是由每个人多多少少地散发出来的,他们或意识到了,又或没有意识到。我也逐渐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对别人像是空气甚至是养分一样的浪漫,对我却不啻于一股毒气。我记忆里自己从出生起就不讨喜、不受欢迎,不能带给人欢乐,究其根本恐怕还是我从心底排斥着浪漫的。我说不出浪漫的话,做不了浪漫的事,也忍受不了浪漫,甚至还残忍地谋杀了两只浪漫。我忍不住自嘲地想着,自己在这世间的行走,大概就是所谓的“逆着这个社会汹涌而又无聊的潮流”了吧。

  第三只浪漫就在这不明不白中死了,死在这样的时间里,好像我的觉悟就是杀死它的利刃。身边围绕的气流突然清了、轻了,像是迷雾散开、毒气消失,我看清了脚下的路——逆着水流、逆着人群,前方是风霜刀剑和即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

  我终于杀死了自己的浪漫。

  我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与未来。

  我心中多年的焦灼与躁动,终于在这一刻,彻底释怀了。

  在“伟大计划”之前,人们见到我便说“你是谁”,我便接着说一句“我是谁”,人们于是走开了。后来我逐渐长大,走在街上也没有人搭讪了,没有人问我名字,连自己都快忘记了自己是谁。只是偶尔不经意间听到有人大喊:“谁谋杀了浪漫!谁谋杀了浪漫!”这时看向四周,没有任何异常,突然就心情愉悦,脸上不自觉地挂上笑容,继续向前走。

名师点评

乍读,这是三个独立的人生片段;再读,却一脉相连,体现出对“浪漫”情怀消逝的观照与反思;反复赏读,不禁惊诧于小作者独特别致的视角,悲悯而无奈的胸怀了。表达也颇有特色。不急不缓道来,似冷实热。文末轻轻一点,表达出对“谁”的深沉思索,别有一番滋味。小作者若非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品味,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是很难写出含泪的文字的。

第二届大赛评委张曙光: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南京一中语文备课组长

获得冠军的她不仅给我们写了这篇文章

还对第三届大赛的高中组题目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都很有趣。底色很开放,能够发挥的空间很大,而且有表里作对照,就会有冲突的东西可以讨论。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一听就是一个有故事的题目,就差一个主语,可以是自己是他人是虚构;虽然限定了河流,但是河流也可实可虚;隐秘二字与底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带着要剥开云雾见青天的味道,只不过底色听上去会讨论消极的东西,隐秘听上去是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文大赛举办到了三届

越来越多的优秀选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越来越多的优秀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扬子晚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土地

让他们的笔下之花盛开在众人眼下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初心与文采

欢迎参加

“扬子晚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参赛网址(







































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白癫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ls/7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