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扬子晚报 >> 扬子晚报历史 >> 芦沟素描

芦沟素描

1

周为海摄

芦沟因芦沟河而得名,芦沟河相传是一芦姓官员为方便灌溉运输开挖的,乡民感念他的功德取名芦沟河。绕着芦沟镇的,除了芦沟河,还有张家河、皮岔河、塘港河、袁港河、夏岔河、马嘶沟河、七里沟河、东塘河等。传说七里沟河底有财主郭玉仙家的金门槛,早年七里沟河的螃蟹与东塘河的鲫鱼极有名气。农业合作化后河道改变,螃蟹与鲫鱼和其他河里的没有区别了。兰王村出土过石刀、石镞、石矛、石锄,说明这里在石器时代即有人烟。大兴村曾挖出过麋鹿角化石,这样的化石证明多少年前的芦沟是广阔滩涂的一部分,盐蒿丛生,杂草遍地,原始而充满生气。

周为海摄

万历《盐城县志》记载,芦沟院在县治西北六十里。《江苏地方志》记载:芦沟寺在三丰市,唐代募建。占有面积三亩,房十八间。住持僧德林。本庵现住四僧,寄居三僧。产业有田二百十二亩,法物有佛像五尊,钟鼓鱼磬,经二部。芦沟院即芦沟寺,旧址在现在的双庆村,寺因河流而得名,周边的地方也跟着叫芦沟寺。旧时有不少寺名做地名的,比如庆丰的古基寺和观音阁。《盐城乡土地理》记载,楼冈市东为三丰市,市治芦沟寺,在芦沟河南岸,距县治六十里。这是民国的情况,三丰市的政府机构就在芦沟寺。民国时的三丰市包括今天的芦沟和庆丰、龙冈的一部分。三丰市又分为崇义、大同、清廉、立诚、德润、和丰、淳化等许多小乡,这些有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乡名,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温厚。经过各种政治运动之后,大同、淳化等地名还使用着。芦沟寺早年在盐城的佛教界颇有名气,抗战时毁坏大部分,文革时全部毁坏。有资料说寺庙气派庄严,行走时远望,有日月相随之感。高僧恒堪曾在此修行,并将别人赠的《贝叶经》藏于寺内。芦沟寺后做过芦沟寺完全小学的校舍。民国《续修盐城县志》记载:芦沟小学校,高级厝芦沟寺,改建校舍三十余间;初级借崔氏宗祠。

2

年5月,青年人肖高化名高兰戈,从延安出发,一路上走了6个多月,来这里任区书记,任区长的是后来成为资深外交家的秦加林先生,彼时青年自有担当和风骨,他们靠着勇气与智慧赢得了乡民的敬重。

年7月7日,新四军军部在芦沟禅寺内组织盐城县学生夏令营,群英、亭湖、景鲁、时化、上冈等十几所学校多人,在这里接受关于民主平等自由的人世观教育,关于如何拯救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教育。夏令营的总队长郭铭,广西人,副队长周一萍,上海暨南大学毕业生,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夫妇也参加了这次夏令营。因日寇扫荡,原定40天的活动不到20天就结束了。20多天都是大热的天气,这么多学生吃住都是分散在周围的老百姓家里,大家都很开心,那真的是一个人人能吃苦耐劳的年代。

芦沟禅寺旧址(周为海摄)

鲁艺当时派了一个文工团去帮助学生们排戏,许晴先生和章枚先生带队,一并去的有贺绿汀先生、许幸之先生、戏剧系学生王海纹,教美术的丁岩之等,许晴当时身体不太好。他们住在南祁舍的河北岸。他们带领学生一起搞各种文娱晚会、营火晚会,唱黄河大合唱,唱得热血沸腾、青春飞扬,残酷的革命也因此多了一点浪漫的色彩。

年12月《大众生活》封底

给学生讲课的有冯定、薛暮桥、骆耕漠、谢云辉、陆璀等,冯定、骆耕漠、薛暮桥皆是在当时有影响力的青年人,学者王元化说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我像许多救亡青年一样,以极大的热情去寻找左翼读物来阅读。当时上海拥有一批才华出众的理论家,冯定就是一个。其他还有艾思奇、钱亦石、孙冶方、骆耕漠、薛暮桥……等等。冯定年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谢云晖,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大毕业。陆璀是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的领袖之一,她的两幅演讲照片成为一二·九运动的象征,载于邹韬奋主编的年12月《大众生活》的封面封底。陆璀当时是盐城新四军政治部秘书,来盐城工作之前,她已参加首届和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与陶行知先生去英法美、加拿大等国宣传中国的抗战。她被斯诺誉为中国的贞德,并被世界人民认识。

年12月《大众生活》封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做过南京师范学院书记的赵定先生当时参加了夏令营服务团的工作,他在《忆盐城学生夏令营》一文中提到了当时的情况:到了芦沟寺,只见这是一个大庄子,庄子中心有座大庙,就叫芦沟寺。寺前有一片树荫广场。广场上的东端,搭着一座背东面西的木架讲台,讲台四面都用芦席挡起来了,这在那时就是很高级的讲台了。庄上搭了一处芦席的大厨房,厨房里正在用上面加着木圈的大锅在煮晚饭。锅灶都是临时新砌的。庄上到处是人,川流不息。有青年学生,有工作干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整个村庄,整个田野都被震撼着。看人数,真的有万人左右。他还在文章中花了很多笔墨写陆璀的演讲,我且摘其中一段:陆璀同志没有带一张字条,竞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中间也没有休息。她讲得层次那样分明,内容那样丰富,真是令人惊叹不已。所以她讲话结束时,群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而且,当郭铭同志宣布散会时,群众好像沉浸陶醉在她的讲话中,一时还未醒过来,竟迟迟的没有站起来,大家还两眼望着台上,想再多看陆璀同志一眼,多听她再讲一会。与赵定一起在夏令营服务团工作的还有胡叔度、秦加林、周一萍的弟弟周维平、邱强、何放、王维良、崔津等。胡叔度,湖南湘潭人,金陵大学肄业,年后做过驻刚果大使。

3

崔汉图家(周为海摄)

镇中心在大崔庄,大崔庄是崔氏聚集地,庄子四面环水,一条小街贯穿东西。小街上现有重建的芦沟寺,名为芦沟禅寺。小街跃进路南有一片名为芦沟花视界的公园,长着上百亩的百日草、千日红。

旧时崔氏是望族,民间有崔祁马郝四大姓之说,《盐城县志》有这样一句俗话,南金北郝,不抵崔家一角。崔家是盐城最富有的地主,民间还有大崔财大地旷,南到海安,北至淮安,良田无计数,只知有八十六处粮仓的说法。八十六处粮仓并非确数,意是指崔氏粮仓多,殷实富足。崔家遵守着耕读传家、积善传家的传统,修扩盐淮驿道、设江阴义渡、修建芦沟寺、扩建泰山寺、倡建华严庵等,都有崔家子孙的一份热心。其中的崔楹因善行太多,成了光绪版《盐城县志》立传人物,县志里说他好施济,每寒夜风雪时,带着仆人行走在乡间,送上寒衣和吃食,甚至从门隙中掷钱给人家,不让别人知道。帮助别人不让别人知道,这是施的最高境界了。道光辛卯年大灾,崔楹拿出以万计的钱谷接济灾民。

民国二十七年冬,盐城景鲁中学毕业的崔津在这里创办境内第一份刊物《伟声》,16开铅印,每期份,宣传抗日救亡,第二年春停刊。崔津后改名林凡,做过盐城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中共皖南特委民运部长。民国二十八年春,盐城《力报》迁至大崔庄,民国三十年春,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驻大崔庄。

崔福田家(周为海摄)

年8月,医院苏北二分院转移到大崔庄,二分院有医务人员30多人,院长兼指导员姓张,医疗队长是一钱姓女子,随院转移的是在黄桥、丁季、南草堰战斗中负伤的多名伤员,用数十条木船送过来的,院部设在崔汉图家,外科手术室设在崔玉甫家的南厅房(现米厂烘干机处),部分伤员住在崔福田家,小部分住在百姓家里。崔福田家的老宅子还在,青砖小瓦,瓦檐上有天官赐福的字样,木板墙上至今还有当年的伤病员写的字,比如,慰问伤病员的那天、现在农人……高级、小调一个、先生开会期中的自我检讨。崔汉图家在芦沟粮管所的高墩子上,老房子因无人居住破败不堪,地上有许多的洞,看着有森森的凉意,神秘得让人害怕,村里人说常有人来寻宝。崔汉图与崔福田皆国民政府官员,崔汉图做过民国上海法院院长,乡里人多叫崔汉图大律师,他们年前去了台湾。寻宝的人可能期待崔家离开大陆时把金银珠宝什么地埋在地下,也有人说挖到过宝贝。屋旁有一株硕大的槐树,春天的时候,盛开着像雪一样的槐花,远远看着,是四月天的明媚清亮。

崔福田家内墙(周为海摄)

有老辈人回忆说,当年陈毅将军的军队路过芦沟时,都是睡在外面的路上和人家的屋檐下,真真是风餐路宿。很多百姓直到第二天醒来才知道,特别感动。医院在大崔庄有半年多时间,负责通榆路沿线战斗伤员的救治工作。当地妇女义务为伤员洗衣服、被褥等,帮助护理重伤员,医务人员也为老百姓免费治病。军与民有真正的渔水情。遗憾的是,因医疗条件的简陋,有多名伤员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失去了生命。年2月,医院撤离大崔庄,迁至阜宁县的硕家集。在当地的毛家舍大荒(今双庆村庆余果园)有一个烈士陵园,长眠着这些因伤势过重牺牲的战士,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老芦北中学内有王林烈士墓。

周为海摄

烈士崔鉴是大崔庄人,出生地主家庭,年加入共产党,因政治的多变,崔鉴在叔父崔福尧的帮助下,潜赴福州。到福州不久,医院的名义给叔父寄信,并附一张用被单裹着尸体的照片,说崔鉴已经病故,以躲避国民政府的追查。当年冬,崔鉴又给叔父写过一封长信,信中附了一首诗:平生有抱负,马列为我纲。家道亦须改,人世已沧桑。风云任变幻,难更我主张。年春,崔鉴被国民政府逮捕,解送镇江监狱,不久遭杀害,年仅23岁。年6月29日,盐城晚报还做了一次追访,写成文章《烈士崔鉴风云任变幻难更我主张》。崔福尧是开明士绅,他曾写过一首劝告伪军的诗《芟秋赋》:非常气节早飞霜,落叶潇潇意态凉。谁让小街添寂寞,却教民众起惊惶。凌晨迭迭寒鸦叫,薄暮狺狺黄狗汪。劝尔斯番休作祟,春风自可治秋狂。

陆家湾人陆华先生的父亲也是烈士,他的文章《我的童年我的父亲》写的就是父亲的牺牲带给一个家庭的伤痛与愁苦,比起战争的宏大叙事,这样的伤痛和愁苦更是我们应该面对并思考的,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真正热爱和平。陆华笔名雁父,法号正华居士,做过《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主编。

4

肖家庄也叫肖家岸,因肖姓人家居住而得名,肖有时候也写作萧,岸在当地方言中发窝的音。旧时芦沟境内有影响的地主,除了大崔庄的崔家,就数肖家岸的肖家了。肖家岸早年有华严庵,《江苏地方志》记载:华严庵在萧家岸,明代募建。占有面积三亩,房二十一间。住持僧果香。本庵现住五僧,产业有田二百九十九亩。庵内有晚清名士徐兆丰写的重修华严庵碑记,现有部分残存的石碑,石碑上提到庵建于明天启五年,同治八年毁于大火,光绪朝又重建的经过。徐兆丰是同治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工诗善书,尤擅画梅,做过山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年,日寇占领盐城,盐城的景鲁中学为躲避战火,迁移到肖家岸的华严庵办学,在这里办学时有多个学生,五个班级,年夏因日寇扫荡停办。景鲁中学的校长肖寿轩是肖家岸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国民党员,曾被宋泽夫聘为亭湖中学的校长。华严庵后毁于抗战。说到寺庙,早年孔家庄有福慧庵。

年3月,华野军工二厂迁至潘庄、肖家岸、肖家舍一带,年2月随部队离开。厂长是吴运铎、萧飞,吴运铎在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提到了将兵工厂转移到肖家岸、肖家舍一带工作的经过。军工厂有多名职工,翻砂车间在潘庄,机械修理车间在肖家岸,装配车间和靶场在肖家舍。华严庵内原有三棵白果树,被军工厂用做手榴弹柄和步枪枪托,其中一棵树的树桩发出新芽又成长大树,现已挂上古树名木的保护牌,成了村中一景,是纳凉聊天的好去处。芦沟早年牌坊不少,肖家岸、大崔庄、汪嵇庄各一座,最近的一座建于年,距今天还未超过百年,那些贞节烈妇的故事今天听起来直觉得荒诞,是鲁迅先生说的杀人的礼教。

大同村有叫大头铺的地方,出土过近万平米的古代瓦片,专家推测为战国时期的兵营驿站。万历《盐城县志》记载:垛头铺去县治西北六十里。这垛头铺即大头铺,垛头二字还附会了一个明朝贪官畏罪潜逃在此被剁头的传说,铺是递铺的意思,东接龙冈的冈门铺,西接颜单的走马沟铺,负责传送淮安府和盐城县官府之间的文书,称为盐城西驿道。康熙三十二年,西驿道中断,改设北路驿道,途经上冈铺、刘团浦(草堰口)。光绪《盐城县志》地图中标注为大头铺。

5

年2月,芦沟镇成立县境第一家民间诗社蒹笳诗社,蒹为芦苇,这芦暗合芦沟之意,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蒹笳二字可以这样理解,美妙的诗同时也是风雅的歌,土生土长的音乐是属于我们灵魂的诗。诗社现有季刊《蒹笳诗声》。县电视台做过专题片《盛开在乡野的诗词之花》,江苏省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过。芦沟的诗学是有渊源的,陈缄三、凌苍山、徐梦仙等小有名气的清代诗人都是芦沟人。

陈吴庄人陈缄三,光绪朝贡生,在河南洛阳、安阳等地做过总务科长等职,创办过吴家庄私立小学,书法有名气,在盐城上海两次印手书《课子十戒诗》。徐梦仙字羡苏,意为羡慕苏东坡的才情,年轻时守寡,有独立思想,是命运与才情有如李清照的女子,她遗留下来的诗不多,在上陈地方委员陈吉人查赈的诗中写道:千古仁风仰富公,青州赈济著奇功。今贤能效前贤事,也将仁声在海东。诗写得开阔大气。《西湖淹没田禾有感》一诗写得悲凉。

凌葛庄因凌氏人家多而得名。凌苍山,字兰孙,康熙四十四年应召进京,在内廷供奉,后乞归故里,著有《春秋镜》等书,他的《云梯关观黄河注海歌》一文写得荡气回肠:君不见黄河之水何所极,浪撼龙门天地黑。横跨东南数百川,惊涛急湍无止息。又不见黄河之水逼天来,建瓴直下响如雷……今年复过古涟水,水声击搏亦如此。河流千载庆朝宗,海不扬波书柱史,敢上安澜报天子。《续修盐城县志》中洪武赶散的历史就是依据凌兰孙编的《凌氏家谱》中的这句话: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士诚兵败身虏,明主积怒,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两郡。凌云翼,明嘉靖二十五年贡生,做过河南永宁县知县。凌嘉瑞,顺治十一年恩贡,做过太和教谕、含山训导,《含山县志》上写着训导凌嘉瑞纂修。我读过他的《苍社说》和《射阳湖》,《苍社说》一文用字极美,我还记得里面的一句话,气则苍茫,品则苍古,色则苍翠。苍社应该是他的字或号。凌寿民,乾隆年间乡儒,为淮阴丽正书院写过序,与郑板桥有交往,《凌氏家谱》有郑为凌画像的题字,题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充然其体,卓越其神,渊然有腹,霭然其情。文采华彪克缵先人之绪,施为慷慨绝无流俗之行,是宜铸金写形,买丝绣像,况且丹青笔墨,岂不可以传百世而示子孙。凌寿民的诗有杜甫诗的清幽苍凉,现摘一首《促织》:

凉腮满院一蛩鸣,深夜月窗听易惊。

半臂秋风香阁暖,数家砧杵暮云平。

月斜露重啼偏急,酒醒灯残梦未成。

何处临机催织妇,且将清韵伴书声。

康熙年间因水患太多,人丁逃散,盐城有九千多顷农田沉入水底成为无主荒田,无主荒田仍要交田赋,乡民负担加重,奏请户部豁免,不允,地方政府以淹田报地方升科收刮民财,以得升官进爵。升科为明清的科税制度,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普通田地征收钱粮。康熙三十一年,乡儒凌宗吕与榜眼孙一致、名士宋曹一起为民请命,没有结果。后来,凌宗吕受乡民之托,变卖田产,进京告起了御状,康熙亲自审阅了他的奏疏,朱批“粮从地出,地为水浸,邻郡四州,均蒙期福”,也就是说,周边的地方也效仿这里,享受到减免钱粮的照顾。做过日照知县的成永健在《射州版荒录》里记录了这件事:凌宗吕卖产三千金,赴京两次,始奉皇恩捐免,永不升科。盐民多逃散,失业至豁免,后始得归籍,安堵力田。

因为他们,我从来不敢小视乡土二字。

6

说到诗文,便想谈谈读书,芦沟富裕人家多重视读书。芦沟境内,大崔庄的崔家、肖家岸的肖家、北夏庄的夏家、陈吴庄的陈家、凌葛庄的凌家多读书种子,可见世代相传的家风的影响力。道光二十三年恩赐副榜举人肖尹,光绪十一年举人肖翰臣,光绪十九年恩贡生肖向荣,肖翰臣做过安徽休宁县知县,肖向荣为盐城县志入传人物,热心地方公益,与陈玉澍等倡修天妃闸,他的文章《潮河御寇记》写的是同治年间盐城人裴荫森、孙吉堂、马松年、祁玉瑄等数十人带领乡兵与政府官兵配合,在射阳河附近抵制捻军李成的旧事。民国年间,肖翰臣的堂兄肖藩臣家七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肖鸿恩,北京大学毕业,做过民国政府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肖源恩,上海法政大学毕业,肖淑恩,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肖济恩,上海大夏大学毕业,肖潭恩,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国民党中央军校政治校官,肖灌恩,中央大学毕业,国民党航空政治部主任。肖涵恩,政法大学毕业,定居海外。同样在民国时期,大崔庄的崔福镇、崔颂英、崔秀章、崔卓如、崔梦麟、崔福如、崔颂如、崔凤瑞、崔颂洲皆大学毕业,在乡间也是一景。也因为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地方在民国政府供职的人较多。

旧时读书人读书是要考功名的,芦沟境内功名最高的就是裴刘庄的光绪朝进士裔步銮(字子锡)了,裔家早年为书香世家,裔步銮的父亲裔大生和哥哥裔步鳌皆贡生,盐城地方颇有名气的进士许桂芬、解元万人杰等均出裔步鳌门下。弟弟裔步驹,清附生,移居上冈仓家冈,为人口碑也好。裔步銮一直在京城做官,先后任过吏部知事、员外郎、京仓监督。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不少人想办法寻求自保,他端坐家中如同平常,洋兵来家中骚扰,遭他训斥,恐他的气势,竟然离开了。这是有关资料记载的裔步銮正气退洋兵的故事。性情刚烈的他自觉受辱,准备悬梁殉国,后被人劝下。大学士徐桐上表保荐他的忠勇,清廷感念提他为记名监察御史。裔步銮著有《夏小正集说》《学庸叙解》《五经精义提要》,一生清廉自重,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家产。医院河边,文革中迁至省道与小街的交叉处。

7

裴刘庄,明初有裴姓与刘姓表兄弟来此落户,因裴家乃舅家,为示不忘母恩,将裴姓放在前面,取名裴刘庄。裴刘庄原为裴刘镇政府所在地,1年撤镇为居委会。庄上刘氏家祠内的老银杏树为县级文物。

刘氏家祠内的老银杏树(因不知道摄影者,所以未注,请摄影者见谅)

裴刘庄人黄师绂是黄埔军校第12期毕业生,年秋,任国民党第七兵团上校团长的黄师绂响应中将兵团司令裴昌会的提议,在四川省德阳县宣布起义。年,33岁的黄师绂被错划为历史反革命,遣送回老家务农,最困难时拾过粪,十年动乱时被戴高帽、挂牌子批斗,后在胡耀邦的关心下,做了三十年农活的黄师绂得以平反,享受离休待遇,他后为黄埔同学会、两岸沟通做了不少事情。黄师绂与盐城郝家庄的前国民党行政院长郝柏村有同乡、同庚、同学三同之谊,年4月郝柏村回家祭祖,两个分别了半个世纪的老同学得以见面。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ls/7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