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热潮正向八线城镇扩散,我来讲讲曾经经历过的一场乡村创业梦幻。
一
年夏天,失业数月的我整日泡在网上,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大学校友李长江养鸡致富的故事吸引了我。一档知名农村创业节目报道说,他从一家韩资企业辞职回老家养鸡,短短半年内赚了百万元,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我很快联系到他,希望跟他一起创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开始他显得很为难,说找他合作的人很多。在连续给他发了几天短信后,他说,看在校友的份上拉我一把,同意让我入伙。
李长江老家在鄂西南山区。我抵达火车站已是半夜,联系上他,他说自己在外出差,安排了一个叫田红的同学来接我。田红开了一辆奇瑞轿车,我迷迷糊糊坐上副驾驶位,一路盘山道赶往养殖场。
行至半途,车载音响中传来了杨庆煌的《雪中情》。歌声让我来了精神,我用余光瞥了一下田红:年约三十,虽谈不上绝色,但在偏僻的乡间,也算别有一番风韵。在异乡的深山幽谷中见到这样一个女人,我感到兴奋,又觉得不真实。
四十分钟后,汽车停在了一所已经废弃的山村小学旁——养鸡场就建在这里,后来知道这也是当地村委会所在地。
时值初秋,山里夜间气温很低。一个守校的老人穿着一条秋裤,颤巍巍打着手电筒为我们开门。田红和老头寒暄两句后就驾车离去。老头锁上大门,带我找住的地方。
这座校舍的主体是由石头垒起的,大概有些年头了。内部由木材搭建而成,踩在楼板上,一步三颤,似乎随时会塌下去。
“你今晚就住李长江的房间吧,他这几天都不在。”老头说。房间很简陋,不过通了电。黑暗寂静的山里,有一盏电灯的微光照亮,让人感到很温馨。
第二天清晨,我在学校转悠了一圈,院子里破败的拦网和大门口的牌匾勉强提示这是一个养鸡场。拦网内,仅有的一两百只鸡病恹恹的,与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器宇轩昂的样子差别很大。校门外边,矗立着几个坟头,让人脊背发凉。
正疑惑时,看门的老人招呼我吃早饭。从他口中我大致了解到养殖场的情况。
年,李长江通过贷款和私人借款筹集三十万元建起了养鸡场。后因错判市场,几千只珍珠鸡长大后无人问津,最后全部宰杀做成卤制品,可还是没有销路,只能销毁。三十万元打了水漂。
陷入困境的李长江找到一家著名电视台的老乡,帮忙做了一期节目。节目的推广效果很好,但此时的李长江已近破产,团队解散,养殖场成了空壳子,许多慕名前来谈合作的人看到破败的场地和零散的鸡群后便摇头离开了。
这时候,我来了。
二
起初几天,我闲居山中,日日与老人下棋喝茶。虽然对前途起了忧虑,但我仍保持乐观。都是道听途说,连人都没见过,“说不定他还有别的门道呢。”
我把这位校友发在网上的东西浏览了一遍,知道他参加过校文学社,平时喜欢作诗,典型的文艺青年。看到他创业后写的一首诗,我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巴山风雪夜,道上车马稀。
寒风折百草,冰雪满征衣。
路险车生惧,人困道塞泥。
星月可堪望,何年是归期?
他的个人主页上,一个叫“小鱼儿”的相册隐隐透露出学生时代的爱情。“小鱼儿”与我在他床头看到的照片是同一人。相册封面上写着“永远的小鱼儿”,里面是他们出游时的合影。
和老头吃饭的时候,我拿出那本相册,问这个昔日的文艺青年是否有女朋友。
“女朋友没有,女人是有的。那天晚上送你来的,已经有老公孩子了,就是他的相好。照片中这个姑娘啊,人家爸爸是湖南哪个地方的公安局长,不同意她嫁到这山沟沟里,他们毕业后就分手了。”
“他说那晚送我来的是他中学同学啊。”
“倒是同学,据说还是他的初恋。李长江回家创业后,时不时要借她的车出门办事,后来两个人就搞到了一起。那女的觉得李长江衣锦还乡了,想找个靠山。”
一个多星期后,李长江终于露面了,还是田红开车送他来的,看上去很神气。
原来,他去省里参加了一个创业青年扶持活动。电视台播出他的创业故事后,省里很白蚀白颠疯是如何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yzwbls/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