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自年以来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其中,河南“上榜”2所。
其实,年至年间,“上大学网”曾先后公布了3批共所虚假大学,通过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门的查处,大批虚假大学被取缔。
今年,又有所虚假大学出现,有的属于改头换面更改校名行骗,有的则变换新网址保留旧校名。这些虚假学校中,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假大学数量达39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
据查证,这百余所假大学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也不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相关民办学校名单中。
而4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中,河南高校共“上榜”6所,第一批名单中2所,第三批名单中2所,今年的第4批名单中又有2所。详细名单如下:
第一批虚假大学河南名单:
虚假名称:中原金融学院
所在地:河南郑州
校网目前情况:网上痕迹已很少
违规方法:校址不详,学校简介无实质内容,漏洞百出,语焉不详
媒体曝光:羊城晚报年7月30日《八高校用一个电话号码山寨网站疑为诈骗所建》
虚假名称:河南华夏医学院
所在地:河南郑州
校网目前情况: 仅凭一个虚假网站如何招生行骗?记者了解到,虚假大学受害者大致分为三大人群:低分但很想上大学的高考生及其家长;因学历门槛在报考、职称、升迁、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或求职者;能力不够学历来凑、心存侥幸的低学历人员。
去年7月至今年5月,记者从各渠道收集到多份假证书价目表,发现多达千余所“大学”的毕业证或学位证在互联网上流传。“这些学历明码标价,元至元不等,可任意选择,最快1至2天即可到手,可让‘文盲’一夜之间变成‘大专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一些电商网站上,这类店铺的生意很火爆。”“上大学网”内容总监谌江平说。
谌江平介绍,虚假大学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形成有组织的虚假毕业证书诈骗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虚假网站的建设、设计、维护管理,录入身份信息、假证书编号等,有人负责伪造假证,还有人专门发展下线,兜售各种假学历和文凭证书,以“低分录取”“内部指标”为诱饵实施诈骗。
为营造骗局,大多数假大学设置“局中局”:在其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目前教育部指定的唯一的学历查询网站,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可利用其进行学历查询。
假大学缘何屡禁不止?
每年高考前后,总会曝出虚假大学欺诈事件,甚至像“北京科技师范学院”之类同一个校名年年存在,年年被举报,但年年死灰复燃。
今年,记者通过多家网站IP地址查询第三方平台逐一对所虚假大学的网站域名查询,发现绝大多数虚假大学的IP地址分布于香港、美国、韩国等地,其中香港有80所。由于网络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等获取不受国界限制,网站数据可批量复制,建虚假网站成本低廉,极易批量“生产”,成为假大学极易死灰复燃的首要根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虚假大学招摇撞骗的手法其实很拙劣,骗术也并不高明,但网站行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强,当受害者察觉报警已逃之夭夭,监管、查处难度较高。
一些专家指出,部分正规高校监管不严,以至于有些社会机构干脆打着名校的旗号设立虚假的“分校”或“二级学院”,即使名称被克隆、信息被盗用,也不主动维权、澄清,也促成了虚假大学野蛮生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考生和家长相信“潜规则”存在也是假大学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根据“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受害者人群分析,一部分人相信“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是潜规则,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另一类则是“明知故犯”,明知证书是假,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落户等利益驱使,甘愿“花钱买假”。
那么,如何甄别“野鸡大学”呢?请看小编支招:
报考提示1.考生及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填报志愿及录取信息,切勿轻信网上搜索结果。
2.考生可到教育部高考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对院校进行查询。如在院校库无查询结果,表示该院校不具备年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不能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
3.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是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网站,其他网站未被授权。
新郑网荣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我们将尽量标明出处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联系邮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