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高铁ldquo静音车厢rdqu

乘坐上海虹桥到北京南的首发

带有“静音车厢”的复兴号高铁是什么体验?

“静音车厢”有多“静”?

今天(24日)上午9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乘坐

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首发、带有静音车厢的G2次列车,

全程用“分贝仪”帮您“听”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厢里大部分旅客都能遵守“静音”规则并保持安静。当然也有比较“尴尬”的场面,比如记者就碰到在车厢里接打电话的乘客和没有关闭手机声音的乘客……而昨天读者们在微博给记者的留言,记者也带到了现场,请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现场:

首位去车厢连接处接打电话的旅客这样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日体验首趟“静音车厢”

G2次是当天带有“静音车厢”的首发列车。记者看到,在3号车厢两端,都张贴了“静音车厢”的标志。座椅靠背的网兜里,也有静音提示卡,上面要求坐在此节车厢的旅客在车厢内保持安静、需把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需要交谈或接打电话须离开车厢、使用电子设备须带耳机、携带儿童请照看好孩子。此外,记者发现此节车厢电视默认静音,广播音量也只有其他车厢的40%,但也听得很清楚。在车厢连接处,还有两位乘务员专门站在车厢旁对乘客进行观察监督。车辆启动后,记者看到,大部分需要看手机的旅客,都默默地掏出了耳机。一位没带耳机的乘客,也默默地看起了“默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日体验首趟“静音车厢”

不过,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了一些“尴尬”场面。车厢里,有两位乘客在座位上接起了电话。由于两位乘客在座位上接电话时间不长、声音也不大,并没有引起乘务员的注意和其他乘客的“投诉”。一位乘客事后告诉记者,由于他坐在最里面,觉得起来接电话太麻烦,所以就在座位上接了。另一位表示自己看到来电人是自己的领导,立马习惯性地就接起来了,忘记了自己是在“静音车厢”。

“对不起,我在静音车厢,我马上出来一下,稍等我几秒钟。”突然,记者前方的一位男士拿着手机快步走向了车厢连接处,记者随即也跟了过去。这是今天首发车“静音车厢”里首位遵守约定,去车厢连接处打电话的乘客。等了约莫十多分钟,记者上前访问,乘客告诉记者,他姓涂,是从上海到北京出差的。“我前天买票的时候,发现系统里有个‘静音车厢’,就勾选了。今天早上看到报道,上面有写接打电话需要去车厢连接处,所以我就过来了。”涂先生说,自己很赞同静音车厢的推广,“我觉得既然购买了这节车厢的车票,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静音车厢”车厢分贝50左右,非静音车厢分贝“有高有低”

记者在刚开行时、开行中和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对“静音车厢”的分贝进行了测试,数值分别在56、51、55。记者又去相邻的两个非静音车厢进行了测试,一个70分贝,一个仅有43分贝。声音较小的车厢的确比较安静,听不到什么嘈杂的声音。声音较大的车厢因为有乘客公放和打电话,所以分贝值稍大些。而“静音车厢”由于有记者们来回小声采访,也对分贝值造成了一定影响。

那么,实施静音后,移动餐车进入该车厢后如何“静音”呢?乘客能购买盒饭吗?记者看到,餐品小车在进入“静音车厢”后会停止产品介绍,旅客提出询问和购买意愿时,服务人员将小声回复并进行相关服务。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车厢内基本坐满且没有儿童旅客。此前,对于“儿童旅客”应不应该上“静音车厢”不少网友展开争论。也有网友认为应该对带孩子的家长给予一定的包容。对此,铁路手机APP在“静音车厢”席位选择时有温馨提示,“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在对列车乘客采访中,不少旅客都表示支持,在提到此前热议的老年人接打电话的问题上,很多旅客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我有一次遇到一位老人家,耳朵听不太清,开了免提,声音也很大,但是很快就挂掉了。我觉得可以理解。”

问题:

“非静音车厢”的旅客公放怎么办?打呼噜的旅客怎么办?带孩子真的不能选这节车厢吗?

前期,扬子晚报通过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yzwbls/10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