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朋友圈,被女排刷屏了。
1和其他曾经刷屏过我们的各种感动不一样,女排这次是从主流媒体一直刷到了朋友圈,席卷着感动、泪目和激情,汹涌而来。
中国女排天下第一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全身心崇拜的一个偶像,我一直觉得永远映射的是我们的内心;
与其说是女排精神,在个人的话语体系中,更愿意称它为深藏在我们心底的女排情结。
2回退到我们的内心世界,永远有一个女排,寄托了一份久远模糊泛黄但瞬间就能被点燃的冲动。
看着屏幕上的长腿妹子,我心里却在想着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和电视机前排排坐的木质小板凳。
80年代,是一个想起就油然升起一种放松下来情绪的名字……我们的80年代,记忆深处到底有什么?
年代,我还是个孩子,记忆中那时的电视机还不多,要看电视,常常要到邻居家去,坐在14寸的黑白小电视机前。
好心的邻居会准备几个小凳子,给每天几乎都要额外多出的邻居观众坐,而那时这种小凳子也是每家每户不用特意寻找就有的小家具了。
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实现了三大球的历史突破。
电视放在哪个频道,当然也要看电视机主人家的意愿了,偶尔有过因为看不到心爱肥皂剧而别扭的插曲,但总体上小孩子也没什么特别强的偏好,不管看啥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
年第九届世锦赛(秘鲁),中国女排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决赛中以3比0完胜,获得冠军。
大人们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女排比赛,那口味应该相当一致,只要是放到女排,都是高高兴兴,激动得讨论、叫好,又颇为意态闲适,毕竟女排那时的比赛大多数有惊无险,最后有一个相当漂亮的成绩和奖牌。连外婆,那时嘴里也时时念叨着郎平、孙晋芳、张蓉芳……一个个都今天都记忆犹新的名字。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主教练:袁伟民,队员名单:张蓉芳、郎平、杨锡兰、梁艳、杨晓君、郑美珠、姜英、侯玉珠、苏惠娟、李延军、周晓兰、朱玲
记忆里,女排那时就是英姿飒爽的一身运动装、大多数马尾辫、高挑健美的身材。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长腿。
但是那时的孩提心目中,肯定想不到用大长腿和模特身材这样的词来“亵渎”我们敬爱的女排。
因为,她们是运动员,就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和娱乐圈是完全不搭界的。
80年代的观众,永远不会用一个明星和娱乐名人的标准,在内心来衡量女排,虽然事实上,她们真的是全国知名的大人物啊!
80年代的运动员,就是运动员。
女排的辉煌,淡出我们记忆的90年代、20世纪初,运动员逐渐成了明星,可以接代言了,在杂志上也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今天的我们,也许有的已经习惯了把运动员当做偶像,甚至有时也是“消费”的对象。
但是已经永远没有一种运动、一场比赛,带来万人空巷了。
专注和简单,已经永远留在了年代。
3我们的年代,除了女排,还有什么吗?
想到女排比赛,就想到了那时一到周二下午就休息的电视台,暑假也不例外啊。
很多人家里买电视机,肯定是黑白的。现在完全不能理解,黑白的画面有什么好看的?
伴随暑假的小电视机的,永远是缓缓转动的电扇。
那时夏天太热,经常一大早家里就煮一锅绿豆稀饭,放在桌子上晾。
而桌子顶上,可能就是一台缓缓转动,其实在最热的时候也带不了什么风来的电扇,但是有了电扇,还是能在夏天带来不少安慰的。
尽管现在在有的人家,老电扇已经是时髦的软装配件了。手上小风扇更是孩子的玩具了。
可对于我们来说,房顶的老电扇,才是童年的夏天。
地摊上的明星贴纸,在学校门口很热的。
记忆中最早追的是谭咏麟、张国荣,前者好像唱得更缠绵一些。还到百货公司去买卡带。那时磁带是10元一盒,也不算便宜呢,所以买到一盒相当珍爱。
因为珍贵,所以珍爱,那也是80年代。
4前几年,曾经到过一些边疆和国外的小城小镇,路边的菜摊果摊,慢慢走在路上的行人,缓缓的风吹……
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觉。家里人一语道破:因为节奏慢,像80年代。
是的,不紧不慢,也急不起来。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周二下午没有电视看,就听广播、看书……
一个开始生机勃勃的年代,一个单纯却又向上积极的时刻;
一个大家还没来得及怀旧的年头,一个大家还没有离乡病的时候,。
5一代一代,人为什么会怀旧?查找了一些资料,有的指出:“怀旧”,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
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
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
当看到这些时,有一些自己的心情被完美解释的恍然。方文山写的《牡丹江》歌词里说:“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越是记忆深镌,越是彼处难抵。
回不去的80年代,回不去的童年,有一个共同的涵义:心之故土。
牵引着一缕怀旧情思、遭遇现实辉煌而喷薄而出的女排之爱,我个人更愿意叫它:情结。
好像刚在山顶遥望远处阳光,回首,那白衣飘飘的少年远行在即,捻起花朵,终于又放下,回转。
一转身,刹那,我们已经过去三十多年。
你记忆中的童年,记忆中的八十年代还有什么?
来源
蓓蓓讲故事
作者
薛蓓
扬子晚报与康宝莱合作“全景看奥运”专题
长按鐧界櫆椋庡墠鏈?鍖椾含鐧界櫆椋庝环鏍兼槸澶氬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hchangjiangqz.com/bbfz/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