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我在康复路1号扬子晚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记录人:医院援汤山重症一队队员,重症医学科护师,第一临时团支部书记丁一凡南京二院汤山院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康复路1号,而我也在这里度过了最难忘的30天。我叫丁一凡,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师,今天是撤离公卫后集中隔离的第10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支援任务,以前的我对于抗疫的认识可能也就停留在表面,年武汉疫情时,虽然在科室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当时没能去到抗疫一线。而今年的夏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家门口抗疫”,我知道这时候不能也不可以退缩,一年来的心理铺垫让我在面对这一切变化时感到十分平静。从积极参加全员核酸检测队伍组建,再到积极报名重症“梦之队”;从第一组进入重症病房,到积极与组内非重症护理老师交流重症专科操作,再到主动承担组内重症病人的护理,这一切都仿佛顺其自然,都是自我内心所趋,我仿佛不断地在我自己说:“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在这里,在这个时刻,你就该上!”在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位70多岁的扬州奶奶。从她刚进入重症病房,到成为病房第一位气管插管患者,再到成为第一位气管插管拔管患者,我都参与其中。奶奶一天天的康复,尽管后来我不再护理他,但是每天上班我都要去看看她,和她打打招呼,看看她今天状态怎么样。隔着重重防护,她可能不认识我,但是每次对我都是报以微笑。厚厚的防护服隔绝了病毒,却无法隔绝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最后一天我们下班时和奶奶打招呼,叮嘱她一定要好好配合我们积极锻炼康复,她抓着我的手说:“听说你们中大的要走了?”我笑着和她说:“放心,奶奶,我们还有同事在这里坚守。不是还约定我们请你吃火锅,你请我们吃正宗扬州炒饭吗?”那时我总会想起这句话:作为一名重症人,我们应该总是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永远去安慰。我想看到病人康复如初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安慰和交代吧。通讯员崔玉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整理校对李海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bbfz/14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