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作者:周世青朗读者:高文文
“斗室”,是我初中班主任、语文老师王满惠的家,坐落在南京城区西南角风光秀丽的莫愁湖北岸,门牌号是莫愁新寓小区郁金里13幢室。
这是一套很小的两居室,大约50平方左右,上世纪90年代初房子建好后,王老师一家搬到这里,至今已经30年了。我们班同学一行二三十人每年春节都来给老师拜年,年年必到,一年不落。每逢此时,那斗室里挤得满满的,大家有叙不完的师生情,谈不完的知心话,回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们这届同学年10月进入南京工读中学读初中。年2月,我随父母下放苏北,提前离开了。后来,农村劳动、回城上学、进京深造、埋头事业,很少和初中同学联系,也一直没见到王老师。年春节前夕,我高兴地接到张建同学约我去老师家拜年的电话。回到同学中间,特别是见到了阔别23年的老师,我激动不已。眼前的王老师举止端庄、器宇不凡,更迭了记忆里老师当年神采飞扬、健步如飞的青年才俊形象。
那天老师留我们吃火锅。因为客厅太小,桌子只能三面坐人,20多位同学分了好几拨,大家站着挤着吃。边吃边聊,我和老师、和同学恨不得把分别以后的话都说完,很晚才离开老师家。那以后,我每年都去给老师拜年。有时因为公务繁忙,或晚到,或早走,在老师家的斗室里相聚,我从没缺席。
在斗室里,我们师生共同回忆在校时的情景。那时,王老师带着我们工读课堂上课、所街麦田收割、肥皂厂里学工、江心洲头高歌。王老师在教学上下的功夫最多。每当上课铃响,王老师常常是严肃地走进教室,左右扫视全班,无论你在教室的哪个角落,都会被他温柔有力的目光触及,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了。他的字很漂亮,板书特别讲究,伴随着他那声情并茂的“南普”话音,我们悄然走进未知的语文世界。
在斗室里,我们聆听王老师如数家珍般回忆往事。老师年从南师中文系毕业到年届花甲退休,带了17个班、做了27年的班主任,加上当了10年的中层干部,王老师在我的母校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了37个年头,恰与后来的校名(市37中)相合。老师一生的执着,为我们从事本职工作树立了榜样。
在斗室里,我们交流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年初我们班同学陆续离校,有的随家下放去了农村,更多的进了工厂。王老师是大多数同学的最后一任班主任,他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对大家步入社会的最好启蒙。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少同学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还时常向老师请教。我和王老师是同行,话题自然就更多一些。每年我去老师家,还要带上近期发表的文章和编著的书籍。此时,老师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图
视觉中国
令人遗憾地是,王老师在退休的第二年,也就是年不幸得了尿毒症。得病后的前几年他还能和我们一道去饭店聚餐,后来不能走远了,再后来下楼也不便了。然而,我们却奇迹般地发现,王老师在病魔面前表现得格外坚强。来到王老师身边,听他回忆过往、笑谈人生,思绪绵延、妙语连珠、声音洪亮,完全想象不出他在与疾病抗争时的痛苦。
然而,随着王老师的年事渐高,特别是75岁以后病情日趋严重。那些年,我们都是提着心去给老师拜年的,大家都期盼着能给老师过一个80岁生日。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年1月20日为老师举行80寿宴。其实在这之前,王老师的病情已经很重,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心愿,老人家可是强打着精神啊。原定的饭店已经无法再去,我们决定就在老师家里为他祝寿。
王老师要我代表同学在他的生日聚会上发言,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刚入初中时,王老师就要我代表全校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王老师又一次要我发言。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穿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缘。王老师是我中学的老师,也是我南京师范学院的学长。我和老师既是师生又是校友还是同行,这应该是老师指定我发言的原因。在发言中,我饱含深情地回忆了青年王老师以他的教学给我们以解惑、中年王老师以他多年的坚守给我们以人生示范,退休以后的王老师以他与疾病抗争顽强意志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我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在王老师家里为他过80大寿,是我们在斗室里进行的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活动。然而,当我们还沉浸在为老师祝寿的幸福之时,王老师激越昂扬的生命之歌却戛然而止。王老师刚刚过完八十生日没几天,病情医院。他再也没能回到那个被我称作“斗室”的居所。年2月9日我的恩师王满惠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家人和学生。
那天清晨,我们在斗室集合去为老人家送别。我默默的环顾斗室四周,这里是我们接受老师教诲、增进师生感情的宝地,是我们师生的精神家园。斗室狭小的空间、简陋的设施与曾经满堂的师生欢笑、丰富的精神享受形成强烈的反差。30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王老师却一直住在这狭小的两居室里,这不正是老师一生耕耘、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的真实写照吗?那《陋室铭》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诗句不也是对王老师斗室的褒奖吗?
王老师走了,我们相约每年过年还要去斗室,去年因疫情阻断,今年我们如约而至。那是因为与老师相濡以沫的师母还住在那里,更是因为那温馨的斗室在我们心中有着割舍不下、挥之不去的特殊位置!
关于作者
周世青,江苏南京人,年9月生,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历任南京铁路分局教育处长、党委宣传部长,退休前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