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907/4692541.html
今天,《扬子晚报》用整幅版面介绍了吴中高新区年在城市治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体内容如下,赶快来看看:
▽年,江苏省吴中高新区立足“中心城市核”核中之核目标定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群众身边事,解决百姓烦心事,全面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积极做优城乡形态、环境生态和惠民业态,“苏州南城首善之区”建设不断加速,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
做优城乡形态展现“大美高新”的形象品质作为苏州吴中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吴中高新区承接主城区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源辐射,“借势”融入中心城市的规划,加快板块之间对接融合,实现功能布局与产业布局一体协同,留住用好澹台湖、石湖、大运河、蠡墅老街等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实现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无缝对接;提高建设标准,科学统筹空间、景观、文化、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今年,吴中高新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即:重点实施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重点建筑、拆迁地块专项整治,小区环境专项整治,水环境专项整治,交通环境专项整治,重要片区节点专项整治,宣传氛围营造专项整治,安全环境专项整治八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实现“综合环境、安全秩序、管理水平”三大提升,彰显城市魅力,全方位服务“苏州南城首善之区”目标定位。
年开年之初,吴中高新区有关部门在辖区内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排查,并实地考察了姑苏区的人民路、景德路、阊胥路,对标找差梳理出八大类共计64项问题。结合当前“”、“”及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任务、排定整治计划,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难题。市容环境在逐步提升,全面推广“门前三包”,开展户外广告设施整治,逐步开展报刊亭专项整治,开展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专项行动。累计受理违建投诉起,约平方米。逐步拆除历史违建,累计查处进度95.14%;累计改造了5座公厕,更新了块公厕指示牌,加快42个市级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更新16个四分类小区设施,公共区域投放垃圾分类设置个,预计年底前完成,推行沿街商铺垃圾上门分类回收。加强夜间飞行保洁覆盖,雾炮车巡回喷雾降尘作业,隔离带每周冲洗1次。更换果壳箱个,完成石湖西路号垃圾分拣场迁址工作,推进冬青路5吨有机垃圾处理站建设,预计年年底投入使用。水环境在逐步优化,开展河湖“两违”整治,发现市级及以上河湖“两违”2处(预计年年底前完成),拆除区级1处,拆除镇级32处;逐步对64个小区、多个沿街商铺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五年的污水治理;镇级河长巡河次,村级巡河次。完成市级河长交办单2件,镇级交办单50件,年“一事一办”任务清单3件;运河北西区清淤工程全面完工,东区预计年底完工。运河南完成庞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砖瓦厂河沿线排水口整治、万达广场东北角雨水口整治,协调推进农场河整治、金利花园小区雨污分流等改造项目。交通环境在逐步完善,对轻轨站点、商业综合体等窗口地区、重点区域多次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整治,累计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米。累计施划交通标线4.1万余平方米,增设交通标志80块。加大强制拖移占道停放机动车辆的力度,加大对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行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查处。重要片区节点环境在逐步更新,突出“两大十字轴”美化、重要交通沿线及商业综合体周边环境提升,引入“城市家具”理念,列出整治计划分步实施,完成金都饭店、团结桥、新家桥轻轨站点周边、万达广场周边等整治提升任务,在团结桥轻轨站点、新家桥轻轨站点以及万达广场周边等部分重要片区节点试点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硬隔离设施,预计年年底基本完工,按时序推进东吴北路、宝带路、太湖路、苏蠡路等主次干道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提升沿街绿化小品“颜值”。做优环境生态提升“美丽南城”的治理水平吴中高新区辖区内沿街商铺较多,年6月,在水香街、龙西路两条路段试点实施“沿街商铺垃圾上门收集”工作,撤回街边垃圾桶,新增不锈钢果壳箱。由保洁公司每天安排2辆车、分3个时间段对沿街店铺垃圾进行上门收集,由城管、环卫等部门负责加强常态巡视。年9月,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运河以北区域全面推广此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与调整,该项工作在运河以北区域初见成效,试点路段暴露垃圾工单明显减少,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今年11月起,吴中高新区的沿街商铺都不用再为倒垃圾费神,在此前1年多的试点工作基础上,辖区全面推广沿街商铺垃圾上门分类收集,由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环卫、城管、第三方公司共同落实,网格督查单位等多部门配合,逐步撤销沿街放置的垃圾桶,更新果壳箱设备档次,彻底清洗路面油污,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环境管理水平。建于九十年代初的东苑新村,房体渗水、立面脱落、线管私拉乱接、道路坑洞断裂、雨污混流、景观缺失等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此次将“海绵城市、绿色人居环境”的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对屋顶筑漏翻新、住宅外立面、小区门楼、市政道路设施、雨污水管、海绵线性雨水树(花)池、海绵停车位等改造。“海绵措施”有效解决了东苑村雨污分离,实现了雨水在小区内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晴天无积水,雨污全分流”。10月22日,苏苑新村14幢的周兆根等居民拿着“为民解忧暖人心、至真至诚显真情”的锦旗来到苑北社区书记办公室,感谢社区干部为居民解决停车难问题。原来,老小区苏苑新村14、15幢没有停车位,业主回家变成了一种痛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瞿红英书记认真听取居民建议、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提出14幢15幢之间废弃的过道可以改造为停车位。但这项改造却涉及多方问题:属于街道资产的一个小仓库要拆除;两棵长了几十年的野香樟树要移除;道板路面要降低以便居民倒车进入停车位。瞿红英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针对仓库、树木和道路版面分别向城管大队、绿化队以及道路养化队针取得支持,多年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做优惠民业态争创“幸福高地”的民生样板今年6月15日,吴中高新区启动“和谐微实事”社区参与式治理试点项目投票。“和谐微实事”是江苏省首个“完整版参与式预算”项目,是吴中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为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以社区参与式治理改革为抓手,激发社区民主自治活力的一项重要创新工作。旨在通过和谐微实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基层广大群众的真实需求,将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用在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上,变“政府定实事政府做”为“百姓定实事政府做”,实现“百姓点单,政府办事”。东吴、吴中苑两个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按照每个社区层面的项目20万元的标准进行分配。历时8天的投票共有名居民参与,对入选的30个项目投票,投票率29.73%。最终选出了14项,其中:工程建设类13个,服务采购类1项。目前,首批试点的这14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惠民利民的“高新实力”日益彰显。今年,吴中高新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和谐微实事”项目扩大到辖区运河以北的11个社区。“推动‘和谐微实事’参与式治理项目扩面,激发社区基层民主自治活力,以便民服务为纽带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打造宜居‘首善南城’。”吴中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吴中高新区坚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便民利民服务的勤务员。吴中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和劳动社保局局长祝才千深入调研发现,居民普遍反映位于友新路上的天韵社区公交站只有公交站没有候车亭,居民在雨雪天气及酷暑天气候车缺少必要遮挡。天韵小区和石湖景区一路之隔,居民早晚去石湖散步必须穿过马路。友新路车流量大,小区居民穿越马路处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同时,小区门口的公交站路公交车经过却不停靠,若要乘坐路必须穿越几条马路走上一两站路,而有乘坐需求的多以老年人及学龄儿童较居多,居民出行不便。“调研到这一问题后,我及时与高新区交通分局、交警中队反映了这一情况,并一同进行现场察看,对居民的诉求进行了认真研究。”目前已在公交站上增设了公交候车亭,并在居民日常通行至石湖公园的路段增加了减速带、人行横道标识、警示牌等安全保障;路已于9月23日增加停靠石湖天韵社区公交站点,小区及周边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吴中区委副书记、吴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朝阳表示:下一步,吴中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项工作向上攀登、向下扎根,努力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打造古城历史文化与太湖绿水青山相互渗透、融合共生的“苏州南城首善之区”。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爱我请给我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