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m-mip.39.net/pf/mip_6185589.html
释文: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节临《乙瑛碑》)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录《史记·孔子世家赞》)
右节录《乙瑛碑》,挺拔端庄,汉隶之最可师法者。又《史记·孔子世家赞》,言简意深,天下之至文。此二者,余心甚爱之,并录于右,可交辉也。
——庚子季秋文晓
读书是旁观别人的人生,《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孔门弟子中子路最可爱。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可是性格非常憨直,总是要走极端,所以一直被老师骂。他第一次去见夫子,就穿着奇装异服,想表现自己的勇武。后来被夫子的魅力征服,从此读书习礼,可是骨子里的东西还是时不时冒出来。有一次孔子感慨自己的主张不能实施,要乘小舟游于海,看看身边的弟子,说大概只有子路会陪着自己。听到老师的话,子路喜形于色,于是夫子马上说:“仲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夫子称赞子路,哪怕穿着破衣服和那些穿裘皮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自惭形秽,并且用《诗经》中的句子赞美他:“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很得意,终身诵之。夫子说:“本该如此,有什么值得夸赞呢。”夫子是想指点子路回到中道,可惜这位大师兄做不到。中道如同刀锋,需要戒慎恐惧、小心翼翼才能达到,子路不是这样的个性。子路总是剑拔弩张,夫子觉得他不得好死,这话果然成了谶语。不过子路是极有孝心的人,《二十四孝》中就有子路负米的故事。
弟子中第一等聪明人是子贡。他受老师之托,要救父母之邦鲁国,出使五国不辱使命。《东周列国志》将这一段描写得极生动:齐国陈恒的别有用心、吴王夫差的称霸野心、越王勾践的恭谨下士都历历在目,而子贡不卑不亢,周旋各国之间,一番言语改变各国形势,不能不令人赞叹,他确实是孔门第一外交家。况且他还善于经营,毫不费力就富可敌国。
子贡一向自负,碰到颜回就服输了。他说,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我闻一知二,颜回闻一知十。颜回是孔子最心爱的弟子。
孔门弟子如此,做老师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颜回慨叹老师的思想之深之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有人夸赞子贡,觉得他的水平比老师高,子贡听了这话立刻反驳。他说老师的境界寻常人难以仰视,不得其门而入,哪里看得到宫室之美、百官之富。子贡说的是肺腑之言。孔子去世,群弟子守孝三年,子贡独独六年,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
《论语》是孔门弟子的生活花絮,要见识孔子的高明与境界,那就要读读《易经·系辞》。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读易很用心,韦编三绝,《系辞》算是他的心得体会。明白了他写的《系辞》,对中国文化就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夫子的认识也就不再停留在讲究礼仪的儒者层面,而进入了高深悠远的境地。古人概括得好: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乙瑛碑》中赞叹的:经纬天地、幽赞神明。
《乙瑛碑》主要不是为了赞颂孔子的功德,它记录的孔庙设置百石卒史、掌管祭祀礼器的经过。这样一件事能记录下来,并且以端庄挺拔的字体刻碑,流传至今,可以看出孔子受人尊崇的地位。两千多年以来,即便是帝王之家也不能与之相比(可惜近百年是个例外)。明末的张岱曾经到访孔庙,观摩历代的碑刻。他发现孔家人从不用明代皇帝们的敕封。孔家人说:“天下只有三家,凤阳朱、江西张和我们家。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户,小家气。”敢这样说话的,天下只有孔家。
汉隶是我极爱的,扑面而来的是不饰雕琢的纯粹大气。《乙瑛碑》是汉隶中最可师法者,因其挺拔、端庄、秀润,有庙堂气象。十月临帖时历史片段纷至沓来,也是静观古今人生。我想起中国古人的浪漫,他们不仅要旁观他人的人生,还想参与其中,和前人遥相呼应。于是我也仿效古人,把我最爱的太史公的《孔子世家赞》录在后面,借前人的话表达我的敬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汉隶与史记并陈,两相交辉。
-END-
火热进行中
《楷书进阶》01期(欧虞)
︾
《楷书进阶》1期
课程咨询
请加助理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gziwanbaoa.com/bbfz/1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