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挺过来了
他们交出了一份“高调”的毕业答卷
上一篇:扬大园植教授把课堂“搬”到景点 不少游客“蹭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红梅,一直密切关注着绿行调研团的成长,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动:“从刚开始的稚嫩到今天的成熟,我为这7个孩子感到骄傲,他们完成的不仅是‘挑战杯’和考研这个课题,更是一个发现自我、挑战突破的过程,我深相信他们的人生路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精彩”(编辑:乔金玲)
奋战18个月
扬子晚报网4月8日讯(通讯员 金叶滢 记者 陈咏)记者8日从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采访获悉,该院绿行调研团的7名成员只复习了36天,集体考研成功扬子晚报今日一般,近日陆续收到录取通知,在学院引起不小的“轰动”据悉,绿行调研团是该院于2014年为准备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而组建的一支7人学生团队去年底,7个人不负众望,捧回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新浪微博
36天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曾让刚刚结束“挑战杯”之旅的7个即将面临毕业选择的学生一度彷徨“11月20日才做完挑战杯,12月26日就要参加考研,没有哪个学生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毫无紧张感”团队指导老师王晓燕教授告诉记者,这一次,他们又一次挑战成功,交出了一份“高调”的毕业答卷,所有成员全部录取研究生我们扬子晚报在线投稿挽起袖子,卷起裤脚,下到地里帮农民干干农活,多干几次他们就接纳了我们;知识积累不够,我们就静下心,埋下头,从《乡土中国》读到《江村经济》”姚海波说,18个月的奋战、20多次下乡调研、30余万字的录音材料、修改了近百遍的文本,绿行调研团交上了一份决赛答辩专家评价“少一字则残、多一字则繁”的作品,最终斩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而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8项,其中社会组仅2项
2015年11月20日,对绿行调研团来说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我们提交的作品获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将梦想变成了现实”绿行调研扬子晚报广告价格团成员张静静说初赛528所高校、1569件作品,决赛318所高校、783件作品,竞赛的激烈程度宛如战场,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和拼搏,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捧回了“挑战之花”
网易微博
分享到:
qq空间
开心网
他们终捧得“挑战之花”
团队成员潘海燕和姚海波遇到了一样的“烦心事”,甚至“麻烦”还要更大一些“我的目标是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跨学校、跨专业考试让我心里实在没底”潘海燕说,困难再大,也能克服,心中有了目标,再大的坎也不怕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海燕成功实现了去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社会学的梦想
“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亲身经历才知扬子晚报电子版阅读道‘挑战之路’是如何艰辛,才知道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成员郭然在获奖当天的日记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团长姚海波对此深有体会:“下乡调研,整理夹带着‘土话’的录音材料,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的社会学调查方法,这对我们一群大三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建华村的樊主任至今还记得调研团刚进村时的情形:“7个从小在市区长大的学生,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甚至连农田里有的作物也不认识,与村民交流也是频频受挫,但他们能坚持,很执著,不简单”
“在我们比赛期间,同学都在复习备考,而我还基本是白纸一张,刚刚开扬子晚报在线投稿始复习那会儿非常着急,甚至想过放弃”姚海波说,“挑战杯”锻炼出来的心理素质使他很快从焦躁中走了出来泡图书馆,借团委办公室复习功课,不懂就询问老师;学习任务做不完,熬夜也要啃下来,12点过后才休息是他的常态“连‘挑战杯’都挺下来了,还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考研算什么?我每天都这样告诉自己”姚海波说,经过连续的奋战,姚海波以401分专业第一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最终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录取
人人网
腾讯微博
更多
团队成员张静静说,作为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今年9月她将会前往贵州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然后回来攻读研究生虽然辛苦,扬子晚报今日版但扬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和“挑战杯”的历练,让她对支教这个新的挑战充满了信心
7人“齐刷刷”考取研究生
下一篇:“捡”包想发横财 四处游荡找买主被逮
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